毕淑敏《幸福的尺度》读后感

毕淑敏《幸福的尺度》读后感

《幸福的尺度》是毕淑敏的一篇散文。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毕淑敏《幸福的尺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毕淑敏《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一

幸福是赤脚踏青,夏日清风,是秋日私语,是隆冬的火炉。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蛋糕,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

——题记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最吸引眼球的是“幸福”二字,可是看完后,却是“尺度”二字在我脑海中回荡着,这无非就是提醒着我们不能独占幸福,就像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一样:”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还一定会失去幸福。

常听到许多大人的叹息:“哎,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啊!为什么我们给了他们那么多,他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呢?”我认为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可是,很多时候,苦恼的大人们忘了哲人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就让我想起了这本书中的一篇爱的回音壁,文中写道: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会遭天谴的。文中,孩子就是“拿着”,他更愉快的是“给”呀!这就像教育上那个有名的命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向前走。终于,他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久无住人,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一个吸水器,于是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失望至极。忽然他看见旁边有个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进吸水器才能打水,但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的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在面临艰难的抉择时,要不要按纸上说的做?如果倒进去吸水器不出水,岂不是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喝下去就会保住生命。他想了想,按纸上的做了,果然,吸水器涌出了泉水,他痛快的喝了个够。他把水壶灌满,在纸上加了一句话:请相信我,纸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否又能想起毕淑敏的爱的回音壁,给予是相互的,只有彼此付出,才会有美好的回报,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能受用一辈子。

人的心灵如此脆弱,它经不住孤独的煎熬,我们必须时时交流以慰藉它的孤独。若不如此,必将一生痛苦。如李煜,因亡国之愁无处排遣,只好一个人听自己的血液寂寞的流动,发出一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叹。如岳飞,终因无人听其收复河山之抱负而悄悄的吟一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些也告诉了我们,要敞开心扉,我们的幸福就会住进来。

也许,读完这本书,对于幸福的尺度我们还是很模糊,但我能够知道,爱永远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它也需要付出,这让我想起了华罗庚的一句话: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爱先于任何其他情感,轻轻沁入婴儿小儿玲珑的心灵,爱那给予生命的母亲,爱那清冷的空气和滑润的乳汁,爱温暖的太阳和柔和的抚爱,爱飞舞的光影和若隐若现的乐声......幸福的感觉,原来只在于心灵。

每个孩子的衣服上都有两个爱的口袋。一个盛接受,一个盛给予,让他们的口袋都满满的吧!---后记

毕淑敏《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二

这个暑假经历了不少事。儿子如愿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还没来得及高兴,母亲及家人就生病,整个暑假忙得我心情都不好,但是亲戚朋友和闺蜜还说我很幸福。我幸福吗?我怎么没有觉得?是不是我感知幸福的能力太差?打开书橱,发现了毕淑敏的散文经典《幸福的尺度》这本书买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还没来得及读,正好看看名人是如何看待幸福的,也顺便对照自己是否真的幸福。

书的一开始,毕淑敏老师就以《提醒幸福》为开篇,我先是很惊诧,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是啊,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不快乐,可是,你又是如何知道自己不快乐的,那必定是体会过快乐滋味的吧。那么,这段快乐的时间哪怕是几分几秒你也要紧紧记牢了,提醒自己你是幸福的。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悲伤过于沉湎,而对那些幸福的时刻很容易忘记,其实那是你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记得,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师把同一个笑话连续讲了三遍,第一次笑的人很多,第二次笑得人明显少了,到了第三次几乎没人笑了,于是那位老师说,你们不喜欢为同一个笑话一直笑,那么为何要为同一件不开心的事一直伤心呢?那一刻,我几乎是为之一颤的,仿佛受到了打击,是的,确实如此。记得莎士比亚有这样一句名言“适当的悲衰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

《幸福的尺度》这本书既给我们理性的清醒,足以指导我们在残酷现实中奋力向前;又有温柔的观照,让我们能在披荆斩棘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她的散文不仅能让人感受到一般女性的细腻情感,有些篇章还能让人体会到一般女作家少有的豪爽、大气。如《幸福的镜片》中,她以为幸福的家庭,不妨成为回收情绪垃圾的炼炉。将家庭成员的种种不快,以至愤慨忧愁苦恼悲凉,都虚怀若谷地包容下来,然后紧闭炉门,不再泄漏。好的家庭是会变形的镜片,能发生奇妙的折射。放大欢乐,缩小痛苦,这就是幸福家庭的奇妙镜片功能。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睿智的眼光,对生活、生命进行着理性思索的智者,同时又揭示了生活的丰厚底蕴。

《幸福的尺度》这本书由六大章节组成,每一章节都用了一个闪亮的标语,如: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为你守候的灯;幸福,触手可及等等。而且每一章都由几个独立的人或事组成,那种拉家常似的娓娓道来的叙述,读来亲切,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让我们在感动之后,回味无穷。

不过,请不要奢望能从书中找到尺度的标准答案,因为幸福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富有的人创造财富然后去施舍于人,他觉得这么做很幸福;贫困的人吃饱肚子就觉得是一种幸福了,这二者之间的差距是如此悬殊,所以,幸福的尺度永远不会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当然,也如毕淑敏老师所说,幸福并非无边无际的,也是有尺度的。而幸福的尺度其实就在我们各自的心中,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什么能让自己真正的快乐。

毕淑敏《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三

著名作家毕淑敏,人称“文学的白衣天使”。她擅长将人性的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合成融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美学况味。在她的新着《幸福的尺度》中,其文字总能春风化雨地直指人心,外在温润、内里凌厉,给人以希望和疗愈,帮人们用幸福呵护生命的尺度。

《幸福的尺度》以书写幸福为主题,记录了毕淑敏对幸福的理解与感悟。全书从内心的澄澈、爱的坚持、亲情的守候、活在当下等角度,揭开幸福的面纱,来深度诠释“幸福哪怕再细微,也顽强存在”。这还是一本关于现世人生、内在心灵、如何看待幸福的温暖小书,在充斥着不安感的浮躁社会,给内心坚强的力量。书中不讲大道理,没有教条指南,只是与我们分享一些心灵平和的主张、拥有幸福的提醒。毕淑敏将平凡化为神奇,于平凡细致中抒写生活的真、善、美;抒发平常人绝不平庸的感受。读之,如同一味清醒剂,让人开始重新审视人生,思考生命本真。

毕淑敏的散文往往将笔触停留在现实生活中,于妙趣横生中感悟幸福,探讨灵魂。她认为幸福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金钱的功劳。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人们的幸福感和物质有一定的关联,人不可脱离环境妄谈幸福,但是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再继续增加物质的供给,幸福感并不能相应地成比例增加。她在《全家福的琐屑》中告诉世人:“真正的尊严应该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追求内心的充实、安详、愉悦。”这样的文字,折射着女性水样的光华,如一剂心灵处方,文火清蒸,给人恰到好处的滋养。

毕淑敏以散文世界最坚韧的一支笔,既给我们理性的清醒,足以指导我们在残酷现实中奋力向前;又有温柔的观照,让我们能在披荆斩棘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她的散文不仅能让人感受到一般女性的细腻情感,有些篇章还能让人体会到一般女性作家少有的豪爽、大气。如《幸福的镜片》中,她以为幸福的家庭,不妨成为回收情绪垃圾的炼炉。将成员的种种不快,以至愤慨忧愁苦恼悲凉,都虚怀若谷地包容下来,然后紧闭炉门,不再泄漏。好的家庭是会变形的镜片,能发生奇妙的

折射。放大欢乐,缩小痛苦,这就是幸福家庭的奇妙镜片功能。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睿智的眼光,对生活、生命进行着理性思索的智者,同时又揭示了生活的丰厚底蕴。

【毕淑敏《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相关文章:

1.《幸福的尺度》毕淑敏读后感

2.毕淑敏幸福的尺度读后感

3.幸福的尺度毕淑敏读后感

4.《幸福的尺度》读后感

5.毕淑敏《幸福的七种颜色》读后感

6.毕淑敏幸福的七种颜色读后感

7.毕淑敏文章读后感

8.毕淑敏文集读后感


缓存时间: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