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有爱的日子》读后感

毕淑敏《有爱的日子》读后感

《有爱的日子》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散文作品。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毕淑敏《有爱的日子》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毕淑敏《有爱的日子》读后感篇一

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的投入。

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的追求。

爱一个名族,就挫骨扬灰的献身。

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

这四句书封面上的话我觉得十分正确。这本书围绕“爱”字展开,里面有很多篇文章,有关于友爱、母爱、父爱、爱情等。“爱是一面辽阔的回音璧,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 ”。世界本身就充满爱,可是越来越小的人感到爱的存在,爱真的不复存在了吗?或许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厚罢了。有爱的日子我们不会孤单,我们已不会单行,我觉得家就是充满爱的地方。

“当我们想家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母亲。当我们想起母亲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无边不无际云蒸霞蔚的爱。”家是我们的避风港,父母宽达宏厚的肩膀是我们最可信的依靠,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无私,他们不求回报的为我们付出,竭尽全力,不留余力的为我们做任何的事情。母爱、父爱是温暖的,欢乐地,是值得信赖的。

如果问我家在那里?我会回答家就在我的心里。如果问我家是什么?我会回答家就是家人们在一起相处时的温馨。如果问我家好不好,我会回答家有好和不好。毕老师在书中将家比喻成一粒浮沉,被人一直弹掉;一眼不老泉,很快乐很幸福;以往深不可测的泪潭,很凄楚很悲凉;家就是调味盒,酸甜苦来尽在其中,但也就只有家人才能最真切的感受到里面的滋味。

一个家并不可能一却都是一帆风顺的,掌握风向的舵手有时候会打意,使这艘船偏离预定的航线,出轨后的船需要的是家人之间的团结合作,那么这艘船才能更快的回到安全的航线上继续行驶。家的一却一切都需要家人们之间的坦白、信任、谅解……“家啊,是理解奉献思念呵护,是圣洁宽容接纳和谐,是磨合欣赏忠诚沟通,是心心相印浪满曲折生死相依海角天涯。”家就是这样一回事。

现在我们在家的角色是孩子,是需要父母爱的小孩子。随时间的过去我们的角色会发生改变,我们的角色会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人的一生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家无论贵贱,无论大小,只要温馨,都是温暖的。“在家的日子,我们要更宽容,更聪慧,更善良,更真诚”有个家,有个避风港,这样的人生才是是完整的、幸福的。螺蛳壳是蜗牛的的家,大地是小草的家,宇宙是星星的家。“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家是灯下互相间去丝丝白发。家是一件旧风衣,风也是他雨也是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家就是在两人相互照顾,相亲相爱,相依为伴而建立起来的坚不可摧的城墙。

有爱的日子,有家;有家的日子,有爱。

在《爱的回音壁》这篇文章中有句话这样写道:“家的感情像苹果,姐妹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大人们常说:“家里有十个大人都不如有一个孩子热闹。”一个家庭有个孩子或许才算得上完整。但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慢慢演变成溺爱,他们便是那“千亩一苗”。父母面对他们唯一的孩子,要表达自己的爱就是放纵孩子,孩子就肆无忌惮了,但这样的爱真的是爱吗?这不是孩子想的爱。“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撒播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

一个家,一份爱,一份属共同的爱,理应让家人心感温暖,而不是逃避。有家,有爱。

毕淑敏《有爱的日子》读后感篇二

毕淑敏——有人这样评价她:在热闹而浮躁的文坛,毕淑敏似乎自立门户,不能把她归属于任何一个派别。她把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对象,把人人都经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让人读来如沐春风。 其中毕淑敏《爱怕什么》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有记忆的金属,她是那么具有夺目的光泽,是那么具有多艳的色彩。爱是人世间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毕淑敏对爱的深刻理解打动了我。

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从毕淑敏对爱的诠释中,不难看出她对爱那种独有释怀。阅读这篇散文,感觉毕淑敏对爱的解释特别具有生活的气息,特别具有人性的舒漫,使爱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笔下,爱怕撒谎,爱怕沉默,爱怕犹豫,爱怕模棱两可,爱怕假冒伪劣,爱怕刻意求工。毕淑敏在散文中从广泛的多视角诠释了爱的博大、爱的坚固、爱的力量和宏大。文中对爱的强调,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间的真爱真情,能使孕育万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长明的温暖的灯。 还有那篇《青虫之爱》,只记得文中讲到的妈妈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第一次看到虫子就被吓到,为了不把自己的恐惧感遗传下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虽然自己二十几年来对虫子谈之色变,当时也已经吓得毛骨悚然,但是,还是亲手将掉落身上的青虫轻轻地取了下来。每每想到此,不禁肃然起敬。

正如毕淑敏在散文里说:“日子是一天天地走,书要一页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女要识书,要千方百计地把好书弄到手下,把读书当作生活中的必修项目,如饥似渴地从书中吸取精神食粮,真正成为一名读书的女人,让内心世界如百花长春。”

毕淑敏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修饰,也没有令人一读就感到新鲜的选材,但她却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开屏一样的灿烂的生活美景。她总能抓住人在生活中发现不到的镜头,他(她)总能洞穿人的心理,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画面,十分值得一读。

毕淑敏《有爱的日子》读后感篇三

最初熟悉毕淑敏,是因为《读者》的关系,有一段时间几乎每本杂志上都有她的文章;后来,开始“爱屋及乌”地喜欢她,关注她小说和散文集。

这回借到了她这部散文集《有爱的日子》是2005年出版的,大多都在杂志上看到过的。

这部书以“爱”为主线展开,向我们介绍了亲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伴侣之间的爱,以及对于社会上弱势人群的爱。

“爱”是无处不在的,“爱”也是极脆弱的。能够生活在“爱”里的人也许不难,但是如何学会“爱”,包括爱别人、也包括爱自己;怎么表达“爱”,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如何理解“爱”,其中有正常意义上的爱,还有“畸形”的爱……

“爱”也许是世界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

因为我们是人类,不同于动物那种原始的“爱”、本质的“爱”,我们应该“爱”得更加理智和“高级”,但是有时“爱”给我们带来的伤害也许更大!

也许是因为有学心理学的经历,作者的散文更富有理性和思辩力,把一个问题分析得深入浅出。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借这本书的前面那位读者有可能是一个女孩,因为她看得很仔细,甚至把书上关键的句子用铅笔轻轻地画了下来。尽管这个习惯并不太好,但是也足可以说明她对这些语句的喜爱。毕竟她也生活在“爱”里。

在这篇我很喜欢的《爱最怕什么》里,作者用真诚的语句表达了“爱”需要真诚的观点。

真诚是爱情的基石,没有它就不可能有生死相依、坚贞相守。很多时候,我们骗不了自己,更骗不了别人,尤其是那样深爱你的人。如果两个人相爱了,但是缺乏真诚,或是一方“出轨”,即使是感情出轨,另一方也会轻易觉察,因为在“爱”面前,我们都应该是真诚的。

所以,当一个人发觉“爱”向你远去的时候,不用伪装来换取爱人的回心转意,因为正如他不能欺骗你一样,你的表现也同样欺骗不了他。那些为了“爱”要死要活的人,甚至不惜用一些极端手段希望对方“回来”的人,都在欺骗自己,也都在不真诚地对待爱情,所以最后的结果也相当是“事与愿违”,只能“大事已去”!

“爱”与“被爱”真的是一门学问!

【毕淑敏《有爱的日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1.有春雨的日子诗歌

2.毕淑敏《母爱的级别》练习及答案

3.毕淑敏关于母爱的文章

4.席慕蓉:爱的日子

5.毕淑敏文章读后感

6.毕淑敏文集读后感

7.有雪的日子里散文

8.有短信的日子散文


缓存时间: 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