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东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东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

东楼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译文

走上那万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们都要经过这座城门。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着新死者的尸骨,却不见旧死者返回灵魂。

楼的檐角凌风翘起,多么高寒;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城门下又有驿使喧呼而过,该是西行远途与吐蕃和谈。

注释

东楼:在秦州城。

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但:只。

征魂:指出征战士的灵魂。

凌风迥(jiǒng):高高地迎风凌空而起。

昏:昏暗。

声;这里指驿使的传呼声。

驿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节。

节:使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际登秦州城东楼所作,东楼的位置在秦州城东门上,因此东来西往的人,都必须从这座楼下经过。诗人抓住东楼的这一特点,从对过此楼而西的将士、使节命运的关切中,表达诗人对战争的忧虑。

创作背景: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首联这两句写东楼的位置,是全诗关键所在。正因为西行去万里流沙道者必须经过此门,所以东楼这一普通建筑,才与历史、现实、战争、使节联系在一起。诗人登楼远视俯瞰,战士们从东楼出发踏上征途,路途遥远而艰辛,也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颔联这两句写战争、写过去。 “新战骨”说“但添”,“旧征魂”说“不返”,可见将士有去无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无补。此二句写得十分悲惨。多年的征战,使得无数将士献身沙场,横尸荒野,何曾见到他们魂返故园?而今战场又添新战骨,更叫人感到凄凉冷落。这两句烘托出战争的残酷至极,表明了诗人对出征在外的战士的担忧和对战争的不满和愤慨。

颈联承接首联仍然写楼,不同的是首联只写了东楼的位置,描绘的是远景,这两句却写到了东楼的本身,描绘的是近景。“楼角临风迥”,这句写“楼角”,高昂凌风,是多么的高寒;“城阴带水昏”,这句写“城阴”,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低下阴森,一片昏暗,两者构成一幅对比强烈的画面,让人感觉战乱的凄惨。这两句描写在沧桑变幻城头依旧的背后,令人觉得这座东楼既是历史的见证,照应了颔联对战争的感慨,又是生死莫测的不幸之门,从而引起了尾联——使节出国和谈,但是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不能预料。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尾联承接颈联,再写人事。前两句写的是历史上的战争,这两句写的是现实的使节;前两句虚摹,这两句实写。这几句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过去的将士多半是有去无回,而现在的使节频繁派出,对即将爆发的战争依旧没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将有大批将士如往日一样,去作战送死,表现了战争的无情。

这首诗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诗人按照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描绘了在秦州城东楼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对将士的担忧之情。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东楼原文翻译及赏析2

东楼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古诗简介

《东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际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当时诗人在秦州城,诗中写登秦州城上东楼的所见所感,抒发战乱不息之慨。

翻译/译文

走上那万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们都要经过这座城门。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着新死者的尸骨,却不见旧死者返回灵魂。

楼的檐角凌风翘起,多么高寒;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城门下又有驿使喧呼而过,该是西行远途与吐蕃和谈。

注释

(1)东楼:在秦州城。《通志》:“东楼跨府城上,形制尚古。”

(2)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3)但:只。

(4)征魂:指出征战士的灵魂。

(5)凌风迥(jiǒng):高高地迎风凌空而起。

(6)昏:昏暗。

(7)声;这里指驿使的传呼声。

(8)驿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节。

(9)节:使节。“送节向河源“:用汉代张骞西寻河源事,指当时使者前往吐蓄谈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际登秦州城东楼所作,东楼的位置在秦州城东门上,因此东来西往的人,都必须从这座楼下经过。诗人抓住东楼的这一特点,从对过此楼而西的将士、使节命运的关切中,表达诗人对战争的忧虑。

赏析/鉴赏

文学鉴赏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首联这两句写东楼的位置,是全诗关键所在。正因为西行去万里流沙道者必须经过此门,所以东楼这一普通建筑,才与历史、现实、战争、使节联系在一起。诗人登楼远视俯瞰,战士们从东楼出发踏上征途,路途遥远而艰辛,也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颔联这两句写战争、写过去。 “新战骨”说“但添”,“旧征魂”说“不返”,可见将士有去无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无补。此二句写得十分悲惨。多年的征战,使得无数将士献身沙场,横尸荒野,何曾见到他们魂返故园?而今战场又添新战骨,更叫人感到凄凉冷落。这两句烘托出战争的残酷至极,表明了诗人对出征在外的战士的担忧和对战争的不满和愤慨。

颈联承接首联仍然写楼,不同的是首联只写了东楼的位置,描绘的是远景,这两句却写到了东楼的本身,描绘的是近景。“楼角临风迥”,这句写“楼角”,高昂凌风,是多么的.高寒;“城阴带水昏”,这句写“城阴”,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低下阴森,一片昏暗,两者构成一幅对比强烈的画面,让人感觉战乱的凄惨。这两句描写在沧桑变幻城头依旧的背后,令人觉得这座东楼既是历史的见证,照应了颔联对战争的感慨,又是生死莫测的不幸之门,从而引起了尾联——使节出国和谈,但是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不能预料。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尾联承接颈联,再写人事。前两句写的是历史上的战争,这两句写的是现实的使节;前两句虚摹,这两句实写。这几句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过去的将士多半是有去无回,而现在的使节频繁派出,对即将爆发的战争依旧没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将有大批将士如往日一样,去作战送死,表现了战争的无情。

这首诗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诗人按照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描绘了在秦州城东楼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对将士的担忧之情。

名家点评

(明)学者王嗣爽《杜臆》:乃秦州城楼也。……征西无功,故有下句。……“节”而云“送”,有刺。

(清)学者仇兆鳌《杜诗详注》:“楼角”、“城阴”写出高寒阴惨景色。

(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亦目前语耳,征战之苦,言之何其惨也!

(清)学者浦起龙《读杜心解》:通首先远而近,故有阔势。先往事而后今事,益见可悲:盖言昔之去者无还矣,今去者又去,其谓之何!

(清)诗人学者杨伦《杜诗镜铨》:蒋云:括尽唐人征戍佳话(“似添”二句下)。又添衬惨句(“城阴”句下)。

【东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东楼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游东田原文赏析及翻译01-20

游东田原文赏析及翻译3篇01-20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水调歌头·多景楼原文翻译及赏析07-20

登鹳雀楼原文翻译及赏析05-28

《登鹳雀楼》原文及翻译赏析10-19

登鹳雀楼原文、翻译及赏析02-13

韩愈《与孟东野书》原文翻译及赏析07-16

东栏梨花_苏轼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缓存时间: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