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分类》的教学设计

《动物的分类》的教学设计

一、概述

“常见的动物”是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观察生物”的第二节

内容,所以此教学设计教案仅适用于浙教版初中一年级《科学》的教学。

此节内容需要2个课时,主要讲述常见动物的分类及其不同类型的动物所具

有的特征,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方式。

二、前期分析

1。 学习者分析

(1) 学习者起点水平

学习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小学的自然课讲到过一些动物,但没有具体讲

动物的分类,上节课提到过分类的思想,将自然界的事物分为生物和非生物,又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所以同学们应该对分类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2) 学习者一般特点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好玩、爱动的年纪,他们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周围的

生物充满了好奇心,善于观察,愿意动手实践,对新鲜事物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现在的孩子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相对更加宠爱,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合作意识等问题。

(3) 学习者学习习惯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期阶段,心理活动复杂,思想方面仍带有很大的

片面性和表面性,知识面比较狭隘,缺乏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

2。 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全日制普通中学科学初一教材,主要讲述

动物的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分别分为哪几类,以及每一个类别的主要特征有什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城市的孩子见到的动物非常少,对有关动物的知

识也所知甚少,因此专门安排了这一节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真正掌握分类的理念,并把这种思想灵活的运用到

生活中。

(2)通过思考,能够有条理的理解动物的分类,将其变为一种逻辑判断的依据。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提高保护动物和善待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类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能够对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

(2) 能够解释分类策略——“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的基本意思。

(3)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4) 看到动物时,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并依据分类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举例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能够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深入地理解分类的思想,抓住分类的依据。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动物的特点,总结动物的特点,有条理的去理

解动物分类的依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明白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

(2)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对一些动物的生活状况,尤其是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生存现状有更多地思考,提高自己保护动物和善待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

教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发现法。

五、教学资源

1.能接入Internet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应经把自然界分为生物和非生物,又将生物分为了动物和植物,相信大家已经对“分类”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生活中有些什么样的分类吧!我先举个例子好了,按照形状的不同,我们将ppt上的物体分为多边形和圆。

问:“还有些什么样的分类呢?”

问:“这些分类又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呢?”

问:“相信大家都发现了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的非常普遍,那么我们对物体进行分类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2.新课教学

同理,为了更容易认识、发现和研究动物,我们对动物也进行了分类,那么我们究竟是根据哪些特征将动物进行了怎样的分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学习,现在我将同学们按照座位分为4个人一组。

(1) 看看这些图片,仔细观察,并思考这些动物分别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哪些特征是这种动物独有的?哪些特征是这些动物共有的?可以怎样分类?分小组讨论2min,看看哪组观察的仔细,想到的最多。

(2) 现在大家可以试着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并说明这样分类的理由。

(3) 相信大家都发现了,同样的动物,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会截然

不同。人们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些动物,就设立了一个国际上共同的标准。根据动物的体内是否有脊椎骨,将动物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有脊椎动物。

(4)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动物的骨骼,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想一想生活中你见到过的哪些动物是有脊椎的?举例说说。

(5) 大家觉得这些有脊椎的动物差别大吗?虽然它们同为有脊椎动物,差别却如此之大!为了更好的研究动物,于是人们又对有脊椎动物进行了分类。大家讨论

3min,你认为可以将有脊椎动物分为几类呢?

(6) 现在大家都已经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的不同将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现在我们来重新分一下组,按照座位每10个人一组,每一组只研究有脊椎动物下面的一个类别,给大家3min讨论,总结这一个类别的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开始!

(7) 现在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下你们组总结的那个类别的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从第一组开始,依次轮下去,大家要仔细听哦,等会儿要总结。

(8) 大家都说完了,现在谁能告诉我:有脊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啊?

七、形成性评价

这节课的最后,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吧。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则:小组中的一位同学来扮演某一种动物,做动作,但绝对不可以发出声音,其他同学可以向他提问题,扮演的同学只能点头或者摇头,看看谁最快猜到他扮演的动物是什么!

等会儿我会请2位同学上台来扮演动物,其他同学猜。

八、总结

(1) 做课后习题和练习册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3)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视频、书籍或文章,了解某一种大家喜欢或感兴趣的动物的特点、生活方式和现状,了解这种动物 的特点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明天向大家介绍一下。(约2min)

第二课时:

一、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其特点,现在合上书本,我们来复习 一下,看看谁掌握的最好。

① 鱼类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

② 两栖类 :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如:娃娃鱼、蝾螈、牛蛙(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

③ 爬行类 :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表皮干燥。卵生,体温不恒定。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

④ 鸟类 :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卵生,体温恒定。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鹰哺乳类: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是最高等的动物。如:鲸、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

2.新课教学

(1) 了解了这么多不同的动物,大家来说说:“你认为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什么作用呢?”

(2) 哇!真是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啊,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竟然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3) 相信大家昨天都去了解过自己感兴趣的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现状,以及这种动物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现在我们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你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动物?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导致你一眼就相中了它?

(4) 听完了这么多介绍,现在我来补充一点吧。看图片,大家觉得它们之间有些什么样的联系呢?没错,图中右边的事物都借鉴了左边的动物身上的某些特点才成功的。

(5)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播放有关濒危动物的生存现状视频)

(6) 看了这个视频,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吧。你认为什么原因导致我国有如此多的濒危物种?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做?怎样对待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7) “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大家来试试能否分辨出图片上的这些无脊椎动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好吗?”

(8) 看来大家预习的都不错啊,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吧

① 扁形动物: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如:涡虫、血吸虫

② 腔肠动物: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

③ 棘皮动物: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多营底栖生活,固着、移动或埋栖。骨板外面附以坚韧的肉质皮膜。如:海胆、海参

④ 节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不长较厚,无贝壳。身体有许多节肢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触角分节,两侧对称,卵生。(昆虫占100多万种)

⑤ 软体动物:身体多细胞,一般身体两侧对称,身体柔韧,有外套膜,由外套膜腺细胞分泌物形成的贝壳,身体表面有被外套包被的内壳。如:蜗牛、乌贼、贝壳、蛤

⑥ 环节动物:身体多细胞,具真体腔,身体分节,无足,长而薄,看似与节肢动物相像。如:蚯蚓

⑦ 线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细长,不分节,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呈线形。如:蛔虫、蠕虫

⑧ 原生动物:身体单细胞,最低等动物,生活在海水及淡水内,底栖或浮游。如:草履虫、变形虫

【《动物的分类》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动物儿歌的教学设计

2.关于《角的分类》的教学反思

3.《角的分类》的教学反思

4.《我和动物有个约会》的教学设计

5.《小动物过冬》的教学设计

6.音乐小动物唱歌的教学设计

7.《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设计

8.大班科学《动物过冬》的教学设计


缓存时间: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