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致橡树》说课稿范文

高一《致橡树》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致橡树》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橡树》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 作者以新的视角,否定传统的女性对男性的温顺依附关系,代之以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新型爱情关系。以橡树象征男性的阳刚,以木棉象征女性阴柔。

二、说学情

大一新生,数控、汽修、物流等专业的学生。为学生的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的象征意义。

②培养、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展开”为平台,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和个性发展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正确领会作者的爱情观;引导学生初步领悟“爱”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意象的表现手法。

五、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情景创设法

3、交互式教学法

(因此将教学步骤设置为导入——诵读——讨论——欣赏四个环节。)

六、 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讨论式学习法、表演试学习法。诗歌可以点燃生命的激情,升华人的的情感价值和理想境界。建立在互动、对话、共享基础之上的共同赏鉴,师生共同成为学习者,以朗读、探究、品味、抒发为主要方式。

七、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四个阶段即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扩展阅读及结束阶段。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主动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启发、引导为教师的责任。

(一)导入阶段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说:亲情是根,让生命延续;友情是叶,让生命舒展;爱情是花,让生命绚丽。他把人生最绚丽的部分归结于爱情的美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与煎熬,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其中精彩的几笔。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倾听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吧。

(二)新课讲解阶段

1、诗人否定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通过六个意象分成三组,通过凌霄花否定了攀附式爱情,通过鸟儿否定了痴恋式爱情。不满足于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献,为下文提出崭新的爱情观做铺垫。

2、诗人提出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诗人通过橡树与木棉两个大的意象,正面提出了崭新的爱情观。她认为精神上的独立与平等是双方相爱的基础,双方应该心灵相依、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心有灵犀,双方要以独立鲜明的个性出现,要能够命运与共。同时提出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爱对方坚定的信念、执著 的追求与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三)拓展阶段

1、指导学生阅读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双桅船》

本诗同样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双桅船”与“岸”象征相爱的双方,认为人在追求坚贞爱情的同时,崇高的理想更不能放弃。

2、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学中关于爱情观的描写。

以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李商隐的《无题》为例,加深对本诗和传统诗歌的了解。

(四)结束阶段

教师寄语:爱是无私、爱是奉献,但爱更有自尊、更有平等。对中职生而言,爱还有等待。“面对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我们应该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大树,是否已拥有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能够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十五分钟)

附:板书设计: 痴恋式爱情

一味奉献式爱情

致 崭

橡 新

树共同语言、心有灵犀的

各具特色、形象鲜明爱

同甘共苦、命运与共情

《致橡树》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致橡树》选自北师大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拓展模块“选文突出经典性,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的范本”(见拓展模块前言“编写指导思想”)

《致橡树》是第二单元第三课,是教材中唯一一首现代爱情诗,意象生动,语言优美,立意鲜明,像一把钥匙,为学生开启了鉴赏诗美的大门(工具性);如一座闪耀着理性光辉的灯塔,为在爱情中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人文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诗歌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充满向往,却又价值观模糊,需要正确的引导。这节课,我将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根据以上要求和学情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继续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品味语言的能力

2、增强学生表达能力,为将来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之美

2、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自主合作,探究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依据:意象生动鲜明是本课的特点,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才能理解诗歌的主旨)

难点:理解诗人的爱情观,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依据: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限制,如何引导就成了难点)

教法和学法

(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和本人的教学特点。确定以下方法。)

教法

1、诵读法:教师声情并茂范读诗歌,指导学生准确诵读。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景创设法: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音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法

1、诵读法: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

2、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完成诗歌的鉴赏

(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具体阐述)

教学过程(一课时,40分钟)

(依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激情导入 ―― 品析诗歌 ―― 拓展提升 ―― 课后延伸

(4分钟) (18分钟) (17分钟) (1分钟)

● 环节一:激情导入(4分钟)

创设情境(1分钟)

播放爱情为主题的背景音乐和图片,师生吟诵关于爱情的诗句。

(设计意图)旨在调动学生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唤起学生的美感,为欣赏诗歌营造良好的氛围。

知人论世(3分钟)

初中已经学过舒婷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老师补充。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便于理解诗歌的主旨。

● 环节二:品析诗歌(突出重点)(18分钟)

☆通过三个步骤突出重点的学习

(一)激情诵读,感知音乐美(7分钟)

1、深情范读――配柔和的背景音乐和图片,教师声情并茂范读诗歌

2、学生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节奏,语调,重音等

(二)探究阅读,鉴赏意象美(7分钟)

学生分组阅读,回答问题

第一组读1-13行,回答――

1、诗人选取了哪几个意象?

2、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3、他们与橡树之间分别是什么样的关系?

4、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第二组读14-36行,回答――

1、诗人选取了哪两个意象?

2、他们分别象征什么?

3、表明他们之间关系的语句有哪些?

4、诗人主张的爱情观是什么?

(设计意图)按照“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明确爱情观”的鉴赏方法,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通过合作探究,逐步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三)角色朗读,体验情感美(4分钟)

男女生分读、合读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性别意识,体验男性或女性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形象,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 环节三:拓展提升(突破难点)(17分钟)

☆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突破难点

(一)比较阅读(5分钟)

比较《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在意象运用和爱情观上的不同

(设计意图:同类诗歌比较,检验了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引出讨论话题)

(二)自主探讨 (6分钟)

对两种爱情观(《我》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爱情观和本诗的爱情观)的看法

1、针对学生喜欢娱乐八卦又缺乏辨别力的特点,讨论“王宝强离婚事件”(反面)

2、播放《简爱》电影片段,诵读简爱经典语句。(正面)

学生在对比讨论中,明白爱的真谛,总结出爱情的密码:自尊、平等、独立、奉献、包容、坚贞等,完成对本诗爱情观的理解和提升。

(三)延伸思考(6分钟)

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早恋?

(设计意图)在整个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个人体验,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不做错或对的评价,只做巧妙引导,讲《蝌蚪与毛毛虫》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讨论后明白:对爱情的向往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但现在的他们,就像蝌蚪与毛毛虫,会有很大的变数,如果过早的恋爱,带来更多的将会是苦涩与伤害,只有在身心都成熟之后,才能收获到甘甜的爱情之果。

● 环节四:课后延伸(1分钟)

巩固作业(二选一)

1、假如你正上初中的表妹早恋了,请你给她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

2、模仿本诗,写一首《致木棉》

拓展作业:

课外阅读名著《简爱》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作业,调动积极性,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课外阅读高一《致橡树》说课稿教案

◆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提纲式设计,重点突出,思路清楚。

《致橡树》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并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1)时代感:讨论话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社会热点展开

(2)针对性:针对学情特点展开教学

不足及改进措施:

1、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我的语言比较生硬,有明显说教痕迹。以后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提升自己语言艺术,使教学更有效。

2、学生的表达、思辩能力还不够强,除了上课多指导外,要鼓励学生参加演讲、辩论等活动,将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致橡树》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致橡树》。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致橡树》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这些诗歌的题材和风格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是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致橡树》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我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作。诗人用象征手法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新型的爱情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关于朦胧诗的一些知识,加深对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教学目标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又经过第一单元前六首诗歌的学习,对诗歌的意象有了较为具体的印象,初步具备了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家和朦胧诗的特点等文学常识;

②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①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

②初步培养学生深入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领会作者新型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②提高审美情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本文主要通过多组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因此对各种意象的理解是进一步理解全文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我把对意象的理解作为教学重点的第一条。

②理解、概括作者抒发的新型爱情观。

(2)教学难点:

本事是朦胧诗的代表作,意象多,并且有些意象较为含蓄,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懂,因此我把对意象的理解作为本事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水平,我采用诵读感悟法、探究阅读法、讨论法以及多媒体进行教学。

本文意象较多,我在上课开始通过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人品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了解;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明确各种意象的意思和作者抒发的爱情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鉴赏,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法

(1)诗歌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诗情;

(2)诗歌意象较多,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勒重点词语理解诗意;

(3)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对诗歌的内容进行解读。针对相应的内容,可以提出三两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让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并与同学讨论,形成自己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①用一句话“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歌颂美好的爱情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的诗句”,然后让学生回忆三、五句关于爱情的诗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爱情诗的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

②投影作者简介和“朦胧诗”的有关知识,为文本的学习作铺垫,也让学生积累一些文学常识。

2、感知意象

(1)朗读欣赏,初步了解课文。

多媒体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感悟诗情。

(2)学生自己品读,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件展示两个问题:

①诗中描写了那些意象?

②诗歌分几个层次?找出表示层次的句子。(两处:13、32句)

学生读完并简单思考后,提问并订正、明确。

3、学生分组讨论,把握课文具体内容。

多媒体展示四个问题,让学生看书、圈出关键词,并和前后左右同学讨论;然后提问并订正、明确(能说出主要意思即可)。

(1)凌霄花和鸟儿各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攀援、炫耀)

(2)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痴情、为……重复)

(3)木棉和橡树,两棵树的形象分别象征什么?(抓住关键词:送来、慰藉)

(4)橡树与木棉是怎样的关系?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并概括。

①解题:“致”是什么意思?谁致橡树?致橡树什么内容?

②14-15句:平等、独立

③16-17句:相互依存

④18-21句:关心、理解

⑤22-27句:各自独立

⑥28-29句:同甘共苦

⑦30-31句:相依不离

(5)32-36句总结:爱,就爱对方的一切。

4、课堂小结

(1)本文行文思路

先破后立。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提出理想的爱情观。

(2)结合背景,理解作者提出新型爱情观的缘由。

本诗写于1977年,“文革”刚刚结束。女诗人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并结合几千年来中国妇女在爱情上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状态,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爱情独立宣言。

四、说板书设计

凌霄花攀附、炫耀

鸟儿痴恋传统爱情观否定

泉源奉献

险峰

日光、春雨

橡木棉平等、独立新型爱情观提倡

树相互依存

关心、理解

各自独立

同甘共苦

相依不离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课外阅读舒婷另一首朦胧诗代表作《双桅船》。

【高一《致橡树》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高一语文《致橡树》说课稿范文

2.《致橡树》说课稿

3.《致橡树》说课稿范文

4.致橡树说课稿

5.高一语文《致橡树》说课稿

6.《致橡树》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

7.《致橡树》参赛说课稿

8.高中《致橡树》说课稿


缓存时间: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