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雨巷》说课稿

高中《雨巷》说课稿

戴望舒的《雨巷》是写思慕追求一位有着丁香般美丽的姑娘而不可得,实则是象征在生活的重压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的诗歌,分享《雨巷》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地位分析

《雨巷》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要求学生能在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把握其中丰富的意象,领悟诗歌独特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雨巷》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本单元以《雨巷》为例子给学生展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同时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探索《 雨巷》的意境美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义,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高一年级的新诗单元的第二篇,高一年级在初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诗歌的基本鉴赏技巧,但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鉴赏理论分析,在挖掘诗歌的深层意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诗歌与青年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高一年级正处在懵懂的青春时期,因此对本首诗有着很强的感受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我会指导学生去感悟诗歌的美,并让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力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理解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修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意境;小组交流讨论;拓展延伸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1)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的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了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2)导读与诵读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必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学生在对诗歌的理解上教师要多加点拨和引导

(3)交流与讨论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4)拓展与迁移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学法

(1)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

(2)自主诵读法: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3)联想与想象法:《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4)合作和探究法: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也该是个有效而简单的办法

五、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语文教学取的显著成效的关键,我将打破“先介绍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传统教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设计了“音乐导入-诵读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四个教学环节。

1. 音乐导入

在正式上课前,播放演唱版的《雨巷》,让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忧伤、凄美的情趣。这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接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课标与教学要求》中也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导入,用流行音乐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气氛,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把握诗歌情感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进入我的

2.诵读感知

《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散文,要重视作品的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诵读的指导,从内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从语言的品味到表现手法的品评,都离不开对文本的诵读”。因此 我要求学生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诗歌的节奏和停顿),诵读诗歌。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给大姐播放名家朗诵的《雨巷》,让学生从中掌握诗句的停顿以及语调。指导学生关注韵脚,重叠的句子等。以读带品,以品促悟,通过对技巧的点拨让学生把握诗歌音乐美。

(2)学生跟着再次阅读

上个环节中,我对诗歌押韵,复沓叠句进行了分析,再次让学生有意识的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的美感。

3、合作探究

这一节是课堂的核心也是教学难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学生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我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引导。同时在幻灯片上展示这几种意象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意象的特点,充分体会其中的象征意义。

4、拓展延伸

在作业的布置上,为了突出重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留下两个思考题:①如果把诗中的“姑娘”“雨巷”“丁香”“油纸伞”,换成“少女”“小路”“荷花”“小花伞”,诗歌的审美效果如何,比较两种意象的不同。②想象一幅雨中邂逅的场景,写出内心情感变化,不少于400字。

六、板书设计

雨 巷

意象 特点

雨巷 幽深,寂静

油纸伞 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篱墙 凄凉,衰败

姑娘 美丽,高洁,哀怨 我 彷徨,迷茫

七、课后感言:

这节课主要是介绍戴望舒,让同学们走进戴望舒的情感世界,感知他是一个忧郁的青年,他的作品中也透露着忧伤、迷茫、感伤的气息较重,体会《雨巷》情感,读这首诗。由于介绍作者过多,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了,在八班上课时,我把时间把我的适中,给学生适量的时间去读这首诗,学生品味情感就好些。

我主要领着学生找意象,品味意境,感悟适中的美,分析情感。同学们能很快把意象找出来,这让我很欣慰,证明了我在《沁园春.长沙》第三课时讲“意象”是成功的。接下来分析意象、意境,并且让学生通过诗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为设置一个丁香姑娘的出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把丁香姑娘想象的很是美。接下来结合时代背景更深层次了解读了这首诗,并重点分析了“我”“雨巷”“丁香姑娘”这三个意象。思路很清晰,但由于在七班开始上课时,我放的朗读声音怎么也调不大,所以在八班就没放朗读,所以学生进入课堂有些慢,《雨巷》的“美”感受的不太到位。只是到后来分析丁香姑娘时他们才真正进去了课堂,所以这节课最大的败笔在于课堂开始时没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雨巷》说课稿及赏析习题

2.《雨巷》说课课件

3.《雨巷》说课稿 人教版

4.《雨巷》的说课课件

5.《雨巷》说课稿

6.《雨巷》说课稿案例

7.戴望舒《雨巷》说课稿

8.美丽的孤独——《雨巷》说课稿

9.雨巷教案说课稿

10.高一语文上册《雨巷》说课稿

【高中《雨巷》说课稿】相关文章:

1.雨巷说课稿

2.《雨巷》说课稿

3.《雨巷》高中教案

4.雨巷高中作文

5.《雨巷》说课稿案例

6.《雨巷》优质说课稿

7.雨巷教案说课稿

8.雨巷的味道高中作文


缓存时间: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