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诗歌的来源与成就

海子诗歌的来源与成就

你是谁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在绝城的荒途里辗转成歌。——海子

海子诗歌的来源与成就

海子诗歌的来源与成就

海子的诗歌灵感应该说有两个来源:

第一是怀宁这片土地。

海子曾对我说过,他在怀宁生活了十五年,所以关于乡村的诗他也可以写上十五年。海子的诗歌就是在直接面对这片土地,怀宁对他来说很重要。他在诗歌里多次运用农村的意象,描写农村的生活。他的灵感来自他对这片土地的记忆和热爱。中国写农村题材的作家很多,每个作家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海子在写到农业文明的时候,他是直面一切,没有任何的条条框框、陈词套话。他对这片土地的描述,也可以看做是对中国乡村、中国农业文明的描述。尽管现在改革开放很多年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中国人口80%还是农业人口,因此对农业文明怎么描述都不过分。找到一种表述农业文明的方式其实很难。一般的作家,尤其是诗人,其意象多采用的是马车、田野、父老乡亲……但是海子却有非常独到的观察。海子曾对我说,你们这些在城里生活的人想象农村时,总是想到“麦浪滚滚”,但你们从来没有站在庄稼收割完之后的田野上的那种感觉,尤其是黄昏时分站在庄稼收割完之后的田野上的那种感觉。他说实际上要真正感受农村,必须在麦子割完以后,满地的麦茬,那个时候你站在大地上,天快黑的时候,你会觉得大地是一片荒凉。

他的这些话,不仅仅对我,而且对所有写作农村题材的诗人,都能够带来很多很大的启发。有关农业文明的写作,我们的灵感大多来自古典诗词,也有一些来自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作家的描写。但是海子的描述却不一样。由于他的描述,后辈人在想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业文明的时候,便有了新的体验,这是海子了不起的成就。

当下在中国,我们如何来想象“中国”,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想象总是遵循西方的模式,比如要把中国快速建成现代化的国家,要把中国的城市建成高楼大厦,并且建筑的外墙外立面还得全是金属的或者玻璃的。曾经有人讥笑过这种现代化的西方模式。西方也有一些诗人对这种现代化的模式进行过大胆的想象、反抗,——但是这在目前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在面向西方文化时,有一种自卑感,总是迎合西方。我们知道国家文化部门曾经组织一些人员去西方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宣扬中国文化。按说他们组织的队伍应该是代表“中国文化”的,但其展示的往往是中国的京剧、杂技、武术等等,因此给西方人的印象,还是那个他们想象的中国形象,一个“古老”的中国,换个说法,一个“旧”中国。其实我们有能很好地表现文明的当代中国的东西。

因此,我们中国人由想象中国到想象世界,需要我们当代作家、艺术家以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中国人如何找到一条想象中国乃至想象世界的途径,这方面海子已经走在了前面。海子的诗歌使我们在想象中国时获得了一种新的模式。实际上中国既不是西方人想象的中国,也不是一个到处已经城市化的中国。

第二,海子的生活经历和海子的诗歌,常常使我们连带着回忆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是个思想空前解放的特殊时期,年仅十五岁的海子去了北京,还是个小孩。我曾经看到过他在天安门前的一张照片,非常稚气。在那样的大背景下,海子当然也会成为八十年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一部分。他接触知识,努力写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海子与别人相比很不一样,他没有跟随当时时髦的现代主义。我们知道,八十年代,大家读的主要是尼采、萨特、弗洛伊德,还有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学说。然而海子却把自己引导到一种广阔的诗歌阅读中,警惕着那个时代的时髦阅读。他在文章里说过,他对某些现代主义诗人看不上——除了个别的,比如法国伟大的象征主义诗人韩波(也有人翻译成兰波),他曾在一张纸上写过:“要和韩波赛一赛。”

当然,现代主义诗歌只是海子阅读的一部分,那个时候他已经把阅读扩展到浪漫主义、超越了现代主义的限度。我们对浪漫主义的接受,主要源自高尔基,高尔基说浪漫主义有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之分,不过在英、法、德等西方国家是没有这种说法的.,它是被中国的文艺家翻译之后由《文艺概论》之类的教科书引过来的。海子在阅读时,已经越过了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的限制;不仅如此,他也读印度的、波斯的作品。那个时期很少有人读这些国家的作品,今天上午我在参观海子的书房时还看到了他书架上的那些书,像多卷本的《罗摩衍那》等印度史诗著作。他的这种阅读在中国诗人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海子还读印度的法律著作,比如《摩奴法典》,因为他是学法律的;他曾经也建议我读,说这本书是诗歌与法律的最高结合。后来我也的确读了,觉得它既不同于西方的法典《罗马法》,也不同于西方的文学,当然和中国的更不一样。

通过阅读,海子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是他非常与众不同的一个地方。中国人在接受古典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时,往往是沉浸在老、庄、孔、孟之中,很少有自己的创造,而海子则在这方面呈现出很大的能力、独特性。海子的诗歌具有强大的文化转换力。我记得他有一首诗里写到这么一句话,“这就是独眼巨人的桃花时节”。“独眼巨人”是希腊神话中的形象,但在这里,你感觉到“独眼巨人”似乎是昌平的一个怪人。他一下子使“希腊的”变成“中国的”;即使是写到希腊的东西,他也能把希腊元素改写成中国元素。海子靠着这种转换力,从西方文化,从中国古代的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吸收了很多营养。我记得海子诗歌中还有这样一些诗句,像“你在渔市上,寻找下弦月。我在月光下,经过小河流”之类,海子甚至从一些民间的文化,像浑曲、谣曲等形式当中,都吸收了很多营养。最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创造了一种中国现代的诗歌,这不是西方的现代,而是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现代。

海子的诗歌使我们获得了一种描述中国、想象中国乃至想象世界的方法。

成就

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因其诗歌的杰出成绩,海子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2001年,其被广为传诵的明快亲切的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高中语文课本;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选入另一篇经典代表作《麦地》;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而跻身于几十位中外名家之中。

在学术界,海子诗歌的哲学意义和美学贡献被不断发掘,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诗歌透露出的昂扬生命力、积极情怀和明亮色彩为中国诗坛带来了丰蕴的温暖感受,并在美学层面上实现了不小的超越。这正是他的诗作常被大声朗诵,而且不给人消极沉溺之感,反而对生命产生无限憧憬与向往的深刻原因。因此,海子诗歌有着宽博的精神世界,完全突破了大量浮光掠影的当代平庸之作,学术界也在为挖掘这位年轻诗人的精神财富做着极大努力。从九十年代至今,关于海子诗歌的解读和评论不断出现于各种书刊杂志,研究人员从能大量背诵其诗的青年学生到耄耋老学者,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逐年加大。

海子不仅使诗歌作为纯文学形式得到了新的美学提升,同时在字里行间思考了更宏大的主题。他对人类生命以及文明发展怀着深深的不满和焦虑,在日益物质化、欲望化的今天,海子通过诗歌的途径为拯救精神失落的生存状态做了一次带有终极性质的尝试。正因为如此,他的深刻反思和执著关注才具有了无上的价值和尊严。

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国诗坛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的优秀抒情短诗是继“朦胧诗”之后独特而又诗艺出众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诵性和先锋性风格,在当时极为罕见。海子去世后,其作品很快得到诗坛承认并给予极高评价,有关海子诗歌的深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海子诗歌的来源与成就】相关文章:

1.诗歌:海子

2.写给海子的诗歌《如果海子》

3.海子诗歌精选

4.海子的诗歌

5.想起海子诗歌

6.海子诗歌风格

7.写海子的诗歌

8.致海子的诗歌


缓存时间: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