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是他在送友人离开的时候所创作的,展现了朋友之间的友情的深厚。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欢迎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使学生能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2. 使学生能从个别字词中体会感悟诗里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深切体会到孟浩然与李白的深厚情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写有“黄鹤楼”“扬州”的小方卡纸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啊,离别容易相见却难,离别了就可能意味着再也不能见面,所以送别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意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这类诗,就叫做送别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来学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请看黑板——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诗题,知诗人,入诗境,悟诗情

师:请同学们好好地把题目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读得非常准确,但要是能吧停顿,节奏读得更加鲜明些的话就更好了!再读一遍

生读

师:这次就好多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上的诗题,再看看黑板上的诗题,看以看,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课本中的诗题中有12的符号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对,就是这两个符号,老师现在也把他们写上去。那这两个符号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生:课文下面有解释

师:细心的小朋友已经发现了,只要头上有这些符号标记的字或词,课文下边就会有解释或说明,所以我们称这些符号为:注释

板书:注释

师:那同学们能借助注释来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师:那是谁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的呢?

生:李白

师:你怎么知道是李白?

生:因为诗是李白写的

师:多会读书的孩子呀!诗诗李白写的,所以是李白送的孟浩然。那谁能完整地把诗题的意思说一说?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师:说得真清楚!从注释中我们知道了“之”的意思是——

生:去,到

师:所以我们才知道了诗题的意思!看,这就是注释的作用,所以以后我们要学会利用注释来学习古诗,这样就会事半功倍了!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说了,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先生,那我们还学过李白的什么诗?

生:《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师:有一首诗是写给汪伦的,这首诗是——

生:《赠汪伦

师:好,咱们一起吧这首诗来背一背,开始

生背《赠汪伦》

师:A、背得真流畅,看来同学们学过的古诗巩固得真是不错!

B、背得有点疙瘩,看来学过的古诗掌握得不够熟练呀,以后要加油了哦!

师:好,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是李白写给——

生:孟浩然的

师:那李白和孟浩然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自己读了课文以后再告诉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好好德把这首诗读一读,念一念,注意要读通顺,读出节奏,读的时候可以看看注释,查查字典,也可以喝同学们讨论讨论,然后从诗里边儿找出一个词来说明李白与孟浩然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开始

生自由读诗

师:找到答案了吗?是哪个词?

生:是“故人”

师:那“故人”在诗里边是什么意思?

生:指老朋友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注释里面有解释

师:瞧啊,学得多快啊!已经学会利用注释来学习古诗了。你们学会了吗?

生:会了

师:好!我们知道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其实他们还是很要好的老朋友。李白20岁的时候就认识了孟浩然,猜猜那时孟浩然几岁?

生:18,25,30、、、、、

师:那时的孟浩然已经40多岁了,两个人虽然年龄差别很大,但还是成了好朋友。两人在一起切磋诗意,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几年后,两人因为相互思念,于是就相约来到武昌游山玩水,但不久,孟浩然就要去广陵了,于是两个人就在黄鹤楼相别。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找一找从哪些字我们可以看出李白与孟浩然是在相别呢?老师给大家一个友情提示,我们可以从两个字中可以看出来,看看谁先找出来。、

生读一二两句

师:第一个字是什么?

生:辞

师:那是可以告诉大家“辞”是什么意思吗?

生:告辞

师:能不能换个更恰当的词呢?

(引导学生用辞别)

师:现在同学们能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吗?

生: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

师:李白就站在黄鹤楼下,所以诗人说是辞别黄鹤楼,实际上就是在辞别——

生:李白

师:嗯,真不错!已经找出一个了,我们还可以从前两句诗的哪个字看出来他们是在送别?

生:下

师:哦,那这里的“下”字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

生:去的意思

师:理解得真准确。那为什么作者说是“下扬州”,二不是“去扬州”呢?

生:用“下”字读起来更有古诗的味道

师:多会品味古诗的'语言啊!除了这个原因,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咱们先来看黑板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江简图)

师:假如这就是长江的话,那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该在哪里呢?谁能把黄鹤楼和扬州的贴到正确的位置上呢?

(出示两张小卡片)

(指明贴,并说说为什么)

师:有句话说“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见长江的水是从西边流向东边的,而孟浩然正是从西边的黄鹤楼向东边的扬州行进的,他的船当然是顺流而下了,所以作者才用了一个“下”字

(解释的时候边说边在黑板上指画)

师:这就是古诗,诗里的每一个字都是诗人深思熟虑的结果。咱们一起把这两句诗读一读,再来品味一下“下”的含义

生读

师:孟浩然辞别李白,东下扬州,那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生:烟花三月

师:烟花三月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三月呢?请闭上眼睛,插上那对想象的翅膀,让烟花三月悄悄地走进你的脑海里,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三月你看到了吗?

(鲜花盛开,百花齐放,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师:这么多美丽的词儿一个个从同学们嘴里蹦了出来,烟花三月的景美,你们的语言哪更美!那同学们能用你们最动听的声音让老师再来感受一下这诗一般的美景吗?齐读一二两句


缓存时间: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