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模式下《内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发论文

教学做模式下《内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发论文

《内科学》课程标准是落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推进医学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内科学》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临床《内科学》课程教学目标、整合序化课程内容、编写教材和讲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意见和建议等方面阐述得更为明确、具体,由强调“教师教的效果”改为强调“学生学的效果”,突出了学生“学”的基本要求[1]。

一、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依据

要做好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必须明确课程设置的依据,这需要通过开展专业调研来实现。我们到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所(门诊)、综合医院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专业调研,明确了《内科学》课程设置依据: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内科医生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兼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及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设置《内科学》课程。

2.课程设计思路

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着重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①学习内容即为工作内容: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的调研、分析,总结典型工作任务,同时参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确定学习任务;

②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充分利用临床实际案例、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实现校内学习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的部分融合对接;

③综合评价教学、学习效果: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课堂讨论、发言及病例分析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结合期末笔试结果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体现全面考核、知识与能力并重原则[2]。

二、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调研结论,我们将《内科学》的课程目标归纳如下:

①知识目标:掌握临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以及急危重症表现、应急处理方法;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相关辅助检查、转诊指征及转诊知识;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指导知识。

②技能目标:具备运用内科基本诊疗技术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治的能力;具备对内科急、危、重症进行应急处理及正确转诊的能力;具备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一般预防、保健指导、简单康复治疗、健康指导的能力。

③素质目标: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具备通过良好的人际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具备对新知识技能的持续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定位需求,涵盖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参考社区医生工作职责,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对《内科学》课程内容进行选取、整合、序化,设计了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治等12个学习情境,并将其进一步分解成急性心衰的诊治等52个学习任务,共计118学时。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任务引领、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结合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临床实例、实训室、内科学网站、图书馆医学考试培训系统、附属医院病房(门诊)等资源,使学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团队

《内科学》的教学团队是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要定期参加临床实践,丰富临床经验;校外兼职教师应由具备高学历、高职称、教学能力强的行业一线内科专家担任,参与校内实验(训)教学的同时承担学生见习、实习的带教工作。

3.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室设备能模拟患者病理(正常)体征,满足学生在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读方面的实践需要;具有资料丰富的病案(情境)库,辅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练习;在附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所)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

4.教材编写与选用

由于教材建设总是落后于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因此选择近三年出版的专供临床医学专业用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且只能作为教学参考用书。应由专任教师和临床一线的高职称内科医生组建教材编写团队,在听取基层社区医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参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内科部分知识点,引入国际先进医疗卫生技术,编写教材、讲义、临床实(验)训指导及实习指导。

五、考核与评价

《内科学》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强调综合能力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在日常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中的表现,占学期总成绩的10%,病案分析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5%。终结性评价指期末笔试和技能考核,考试形式、题型及考试内容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类似,占学期总成绩的65%。

《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内科学》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适应校情、学情的课程标准不仅对我校的课程改革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且为全面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奠定基础[4]。

【教学做模式下《内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发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内科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论文

2.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与管理路径论文

3.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论文

4.试论职业标准的电工实习课程研究与实践论文

5.CDIO教学模式下产品课程设计探析论文

6.学生教我学做人论文

7.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8.当堂达标模式下论文


缓存时间: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