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教学反思范文

《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教学反思范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教学反思1

一、 问题描述。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本课题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规划。

(一)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1、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部分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

2、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效果。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首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极大进步,数学课堂效率明显提高,通过“五到位”学习和实践,转变促进了我数学活动的视角,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其次,研究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优等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后进生也有所提高。

《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教学反思2

随着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如何立足于学校当前实际,选择恰当的突破口,推动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进行,是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我们选择了以我校的市级课题《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为牵动,多角度、多层次开展课题研究,实现教学设计科学性,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课题是基于对学校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的,旨在通过研究解决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设计的“低效”或“无效”问题,引导教师改变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的设计思路,从习题的设计、实践、分析、修订四环节的结果反馈,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过程是否有疏漏,进而逐步改变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三重目的。在不断地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两模式三层次”练习及作业设计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行为和教学效益的提升。

一、明晰存在问题,确定探索方向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效地教学、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学生能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审视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环节中,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靠题海战术、机械操练、反复练习来提高质量的做法制约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目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师教,学生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后课业负担过重,至使部分学生厌学,学习缺乏主动性的现象。究其根本,我们认为有如下两方面原因:

(1)客观原因:

由于新课程改革之后,课本中可供教师选择的练习内容过少,而课外辅助材料则铺天盖地,面对铺天盖地的教辅材料,教师们眼花缭乱,这些教辅材料中有些练习内容徒劳无益,有些练习内容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达不到练习的实效性。

(2)主观原因:

当然,在教师层面上,也存在一些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影响了有效教学目标的落实:①、盲目的多练。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不能使学生从练习的安排中领会到知识的结构,加深对基本概念、法则的理解,而且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②、过分的注重书面练习。现行教材以及各类练习册主要是书面练习,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形式的作业则较少。③、重视封闭性的练习。课堂练习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④、重视“一刀切”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⑤、重视基础知识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练习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和思维能力,所以练习停留在简单模仿与重复上,忽视练习中的思维因素会贻误学生的发展。而实质上,练习只是一种手段,培养能力与发展思维才是目的。⑥、在教案设计中,课堂练习设计过于简单,缺少层次性、多样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练习。课堂练习环节的弱化,影响着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课堂练习的目的性、层次性、操作性、实践性、趣味性等,不但能巩固学生的双基,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⑦、课后作业不是机械重复的大量抄写就是没有抓手的可有可无的要求,学生的课后作业缺乏应有的思路和要点。而在专科学科中,更是没有相关内容的要求,走出课堂学生没有任何需要完成的内容,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我校的工作思路,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确定设计的模式,明确整改的要求

为了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从不断地“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我们以实录表格式的形式为抓手来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1)确立了练习设计的两种模式

两种模式即前测式设计模式和要点式设计模式。前测式是指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技能等情况进行的课前测试,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以此为依据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发展。要点式是指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对知识的准确把握,针对已熟知的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发展。

(2)建立了以学情为基础的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方式,建立了“三层次四纬度”的设计标准。

明确了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必须在做好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确立了以学生基础为准的阶梯式练习设计三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确立了练习设计的四个维度——层次尺度即练习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程度和习题的呈现层次,采取渐进式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知识跨度即练习的设计既有对新知识的内容也要有对旧知识或薄弱知识的兼顾,实现新知识与相关旧知识的同步巩固;时间长度即要合理分配练习设计的时间,依据不同的学情和知识掌握情况恰当的安排练习时间;拓展程度即练习设计不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应该设计利于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相关习题并以学生完成习题的准确率和用时评估习题及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教师以学生完成习题的准确率和用时评估习题及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缓存时间: 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