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的婉约之美

李清照诗词的婉约之美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寂寞与思念成为主调。

李清照诗词的婉约之美

李清照诗词的婉约之美

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是宋代可以和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作品散失很多,今传《漱玉词》一卷。李清照创作的抒情词,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她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以情制胜。词作里飘溢着淡淡的幽香,含悲的絮语中充分体现出女性意识及女性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素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之说。李清照正是以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她最终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作家之一。以1127年的大变化划界,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多囿于闺情一类。到了后期,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词之为本,委眇宣修,本以妍媚声姿,贵阴柔之美。李清照为女子,尤其能得其天性之所述。

一、早期创作的青涩之美

婉约词颇多描绘女性生活的作品,李清照词作的问世,以女性敏锐的洞察力,特有的笔触,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开始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描绘。李清照少女时代是在文学艺术氛围十分浓厚和思想较为活跃的仁官组织家度过的。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她的才能的发挥与身心的发展。因而,她具有较强、较积极的女性意识。这种思想在她的笔端自然流露,展现出少女在青春期对爱情与婚姻的热情与渴望,描写豆蔻年华生活的作品便浑然天成,隐隐透露出少女的青涩余味。这在她早期的词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纤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绮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少女真正的个性,以极其精湛的笔墨描绘出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放胆去见的微妙而又细致的心理。分别将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多情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给我们留下了一位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

李清照的一首《如梦令》是写她和姐弟们在家乡济南游大明湖晚归的情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全篇无一处正面描绘少女的音容笑貌,但读罢掩卷,其天真活泼的神情和清纯中略带野味的形象却宛然在目。

封建时代,个人存在的价值是被否定的,尤其是妇女更缺少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被束缚于封建礼教的桎梏。李清照的这两首小词,都写的是少女离开深闺的室外活动,表现出其天真活泼、热爱自由的个性。一改传统的闺愁春怨之类情调,给宋代词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轻浮,淡淡的留恋,绚丽的画面,绵长的余味。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万紫千红的色彩,乖巧可人的心态,尽管赋予了词中绚丽的画面,但给人的感受是青涩清婉的,是冲淡的,是直率的。

二、婚姻生活的浓情之美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她的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如《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妙趣横生地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天真美好的心愿。花衬人,人扶花,少女与春花的形象交相增辉。整个下片四句中,无一句是直接描绘少女的容貌,但通过间接描写,却出神入化地表现了她那羞花闭月的美貌和娇憨纯真的情态。统观全篇,笔法虚实相映,直接写花处即间接写人处,直接写人处即间接写花处;春花即是少女,少女即是春花,两个艺术形象融成了一体。

另一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篇乃作于女词人与其夫赵明诚远离后默默的思念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不仅展现了花落水流之景,同时也兼比兴,喻青春易逝、光阴难驻,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由此自然过渡到后面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并由己及人,足见两心之相通、相印。铭心刻骨的相思之情,爱之愈深,思之愈切,一种浓情蜜意让人不禁细细地咀嚼。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三、孤独相思的凄清之美

好景不长,夫妻日夜厮守是不现实的。蜜月般的甜美生活很短暂,赵明诚由于忙于太学公务在官署,与妻聚少离多,因此李清照抒写独守空房的寂寞与对夫婿的思念成为婚后作品的主调。词作《如梦令》道出“浓睡不消残酒”的愁绪。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语“绿肥红瘦”清奇绝伦,色泽艳丽,形象逼真,堪称千古绝唱。词中景语、人语伴花语,共同交织成一片绚烂的浓情画意。其中问得多情,答得淡漠,无限凄婉,又妙在含蓄,流露了女词人惜春而不伤春的情愫,更加体现了她纯净的`心灵和高雅情趣。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功地描绘出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妇形象。写于北宋最后年,当时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清照独守空房,重阳节思念明诚而写下这首词。其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人比黄花。秋风卷帘,相思的人儿倚门翘盼,其形容之娇弱、其神韵之妩媚,令人遐想,撩人情思。许宝善赞此词“幽细凄清,声情双绝”。

四、凄惨幽绝的意境之美

南渡后,词人经历了家国的变化,情感比以前更深沉痛切,所抒出的愁怀已不是往日的闺情可比。《菩萨蛮》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如,《添字采桑子》之“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受损离人,不惯起来听。”充分表现出孤独、凄清、悲苦的心情。《声声慢》(冷冷清清)写出了她在黄昏时分,对着风急天寒,黄花满地,梧桐滴雨,雁过长空的凄瑟景象,独自守着窗儿,很难熬到天黑。这首词意境凄绝,有着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语言的新奇和清丽已让人匪夷所思,情感的凄凉悲惨亦到极点,然而在表现技巧上词人更是匠心独运,达到臻于完美的艺术境界。全词无一字提到国家的沦亡,但词人的不幸皆由亡国而引起。全词也没有提丧夫的伤感,然而字里行间溢出的孤独绝望,正是词人丧夫后无依无靠无处诉说的“寻觅”之态。全词更没有写一滴眼泪,却让人感到无比酸楚,悲到极点,皆是不写之写。正如梁启超所说:“那种孑独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又如晚年创作《永遇乐》(落日熔金)流露出去国怀乡、思念亡人的寂寞心情。此词在艺术上已经炉火纯青,通过今昔的对比,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感伤,也是对国家盛衰的慨叹,有人乐我悲、老无所归的心境,更有词人经过人生的悲欢离合之后渐趋于平静无奈的意境。凄清幽绝之感,一层层细腻地展现出来。出语清淡,用情极苦。

【李清照诗词的婉约之美】相关文章:

1.李清照婉约诗词

2.李清照婉约的诗词

3.李清照诗词的婉约词风的形成

4.婉约的“女汉子”-李清照

5.李清照并不婉约的情感经历

6.李清照与婉约派

7.李清照诗词《如梦令》的意境之美

8.浅析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缓存时间: 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