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成一首阅读答案赏析

漫成一首阅读答案赏析

导读:

漫成一首是杜甫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诗的地点是在去夔州的小船上。其原文如下: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漫成一首阅读答案: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2.诗中哪些画面写出了夜色的静美。

答:江月,闪灯,宿鹭

3.谈谈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忧国忧民的情感。

漫成一首翻译:

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风灯照着夜空,马上就要到三更天了。栖息在沙滩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唯有船尾鱼儿跳出水面时偶尔发出响声。

漫成一首字词解释:

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②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漫成一首背景:

这首诗作于766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前往夔州的船上。

漫成一首主旨大意:

诗人以景抒情,全诗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

漫成一首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诗人写月夜,不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写水中月影(“江月”),抓住了江夜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水中月影离诗人很近,这从侧面表现了江水的清澈透明。诗一开篇便给我们描画了一幅碧波荡漾、月影摇曳、江天一色的夜景图,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次句写风灯。诗人乘坐的小船上挂着灯笼,灯笼随着江风飘来荡去,发出朦胧而柔和的光。这两句看似在写夜景,实际上在写一个孤独的未眠人——诗人自己。描写了“江月”和“风灯”之后,诗人开始描写江岸之景。在月光的照耀下,岸边的景物依稀可辨:白鹭蜷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地栖息在沙滩上,看上去是那样安恬。这一描写,既突出了夜的静谧,又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使夜显得不那么死寂。这平和、寂静而又洋溢着生之气息的夜景,唯有饱经丧乱的诗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看着“沙头宿鹭”,诗人不禁赞美起夜的“静”之美来。就在这时,忽然从船尾传来“拨剌”的一声,使凝神静思的诗人受惊,他向声音发出的地方看去,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跃起一条大鱼,在夜空中画了一条若隐若现的弧线后,又潜入水中。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江夜的“静”,而末句却以鱼跃之声打破了这种静谧,颇有“以动破静、愈显其静”的意味,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处。“宿鹭”和“跳鱼”,这一静一动之景,相反相生,互相映衬,显得逼真而又传神,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体物之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漫成一首阅读答案赏析】相关文章:

1.《漫成一首》阅读答案

2.漫成一首古诗阅读附答案

3.杜甫《漫成一首》阅读答案

4.《漫成一首 杜甫》阅读答案

5.杜甫《漫成一首》全诗赏析与翻译

6.杜甫《漫成一首》古诗配画赏析的内容

7.杜甫《漫成一首》赏析

8.《绝句漫兴九首》阅读答案


缓存时间: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