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宴饮诗的思想内涵及作用

浅析《诗经》宴饮诗的思想内涵及作用

宴饮诗在《诗经》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反映了周代亲族、宾客、君臣之间宴饮的场面,它帮助周天子强化和维护政权统治,体现了宗法之义和治国之道,并包含了周人宗亲、尚礼、重德的礼乐精神和道德风范。

浅析《诗经》宴饮诗的思想内涵及作用

浅析《诗经》宴饮诗的思想内涵及作用

从世界范围上古文学看,大量地以宴饮为题材的诗歌的出现,中国的《诗经》是一个特例。而对宴饮诗的研究,与《诗经》其他题材相比,远不如庄严肃穆、雍容典雅的神坛祭歌和史诗颂歌;远不如古朴自然、热情率真的农事篇章和婚恋情歌;远不如意味深长、内容深沉的怨刺诗。酒席上的美味佳肴,宾主之间的相互颂美,流于形式的奢华,使人对宴饮诗的评价有所误解。我们知道,宴饮诗主要是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礼等礼仪活动的诗,而嘉礼是用于融合人际关系、沟通感情、联络友谊的礼仪。具体而言,宴饮诗歌的责任和使命如下。

一、宗子维诚 戚戚兄弟

在宴饮诗歌中不断出现的对兄弟人伦、君臣大义的吟咏,其主旨更在于个体对整体的依存、以及整体对个体存在的前提的赐予。也就是强化宗法血缘亲情,维护巩固政权。

(一)血缘关系下宗族情感的认同

《诗经》所处的时代是宗法家族制的时代。按照分封制的原则,嫡长子为大宗,继承王位,成为宗子,分封出去的余子是小宗。周天子作为宗子自然而然是天下最大的宗,受封的诸侯是与周王有血缘关系的父兄子弟或者有联姻关系的甥舅姻亲。这种宗法制度强调宗国集体意识,将君臣两者牢牢拴在一起的纽带是血缘宗法制度延伸出来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然而,能直观显示这种血缘生命链形式的莫过于祭祀活动。“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在周代占有重要的地位。族长或者宗子率领族众在宗庙中喜用清醇的美酒,美味的肉羹,齐鸣的鼓乐来祷神告祖、祈福获佑,在祭祀尾声时族人宴饮吃“神嗜”的酒食,获得先祖神灵的赐福,整个祭祀活动才完美结束。这种敬鬼事神以求赐福免灾的形式带有一定的宗教和迷信色彩。但是施之于宗庙的先祖祭祀形式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使同宗族的人获得心理上的认同和亲近,强化和凝聚宗族血缘关系。早期的宴饮诗很多都是与祭祀结合,描写祭祀后的合族之宴。《小雅・楚茨》是这类祭祀宴饮诗的代表。

《小雅・楚茨》清楚的描写了祭祀和祭祖后的合族宴饮。祭祀的人们庄严虔诚,步趋有节地按礼仪规定摆放祭品,然后虔诚的祭祀,希望祖先神灵能够“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接下来族人享受神灵享受过的祭品,接受神灵的赐福。用诗中的原话来说就是“诸父兄弟,各言燕私”“神嗜饮食,使君寿考。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可见这种族众之宴也是祭祀的一个部分,其目的是“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从参加宴饮的对象来看,“孝孙”是主祭者,也就是宗子。“诸父”应是主祭者的父辈,“兄弟”是诸小宗,大宗的同辈亲属。这种宴饮其实是同姓宴,一种私宴,是以血缘关系为凝聚力,通过祭祖宴饮,亲近宗族兄弟,强化宗族情感。“莫怨具庆”,族人们酒足饭饱后,对宗子满怀感激,以达到“燕以合好”―同宗亲睦的目的。

(二)荣辱与共下治国处事的方略

如果说祭祀宴饮强调个体对整体的认同,是周王在纵向上把自己置于先祖、小宗、子孙的血缘链中,通过念祖告宗,福荫子孙,团结族人巩固宗法制度的话,那么,另一类宴饮诗走出肃穆的祭祀场合,显得脉脉温情,甚至认识到小宗的根基作用,在横向上收拢团结同族、异族,以“惠下”的方式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政权稳定。《诗经》中很多宴饮诗描写周王合族宴饮宗族兄弟,歌咏兄弟族属之情,比如《大雅・行苇》和《小雅・伐木》。《诗经》中还有一些是歌颂兄弟甥舅血缘亲情的,呼吁荣辱与共下要团结一致对外。特别是在西周末期处在礼乐崩坏之际,贵族宗族血缘关系渐渐疏远,在内庸外患中周王对统治深感忧虑,尤其认识到只有血缘关系宗族兄弟之情才是最可靠的力量,于是一些反映宗子维诚,戚戚兄弟的宴饮诗产生了。

《小雅・常棣》就是一首歌唱兄弟亲情的诗。诗中以棠棣比兴,棠棣的花托、花蒂共为一体才能鲜活美丽联想到兄弟的相依相赖关系。为了进一步强化兄弟之情,诗中又写道:“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虽然在墙内也就是内部有一些争吵和矛盾,但是遇到外患急难时就会抛弃前嫌,共同抵御外辱。这种强调内部向心力的还有《小雅・�弁》,诗中将君与臣关系、君与兄弟甥舅关系比喻成与“松柏”与“茑”“女萝”的关系。“茑与女萝,施于松柏”形象生动写兄弟族人依附君子之意,其实质就是在荣损有命中要敬爱其宗维护共同利益。

二、尊上惠下 政以礼成

从宗法制度的政治层面转向意识形态的人伦道德层面看,宴饮诗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维护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和道德风范。《诗经》中宴饮诗对宴饮的场面和过程作了详细生动的描述,它歌颂的并非是纵情声色、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反而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饮酒飨食的礼仪。君臣主宾仪表庄重文雅,举止谦恭礼让,彬彬有礼,莫不遵守周礼的行为准则,尤其饮酒以德,不失礼仪。《小雅・宾之初筵》就是最典型的一篇。宾之初筵,宾主“左右秩秩”谦恭有礼,器具“笾豆有楚”,排列有序,菜肴“�核维旅”,一派和谐有序庄重自矜的景象,然而对比中对饮酒过度后丑态百出,失礼败德状态加以抨击。虽然这是一首对贵族统治者醉酒败德的讽刺诗,但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宴饮中,对君臣父子恪守尊卑等级秩序,主宾各尽其职,严守礼仪规范行为的推崇。

从“德”的角度,宴饮诗中讲究君臣上下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要有尊上惠下的道德风范。比如《小雅・鹿鸣》中“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眺,君子是则是效。”嘉宾善言懿行具有光明的品德,君主怀着感激之情对待宴请的嘉宾,“吹笙鼓簧,承筐是将”“鼓瑟鼓琴,和乐而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既以瑟笙之乐招待嘉宾,又在“承筐”理装上币帛并恩赐美酒款待嘉宾,自上而下开怀畅饮,情欢意畅。这种体现为王者惠下高尚美仪的还如《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盛情宴请宾下,充溢着对臣属的尊重、惠爱之情。同时,臣属对君主的威仪懿德表达出由衷的尊敬。比如《小雅・蓼萧》中“既见君子,我心写兮”“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写出臣属见到君子的欢乐心情,更是为君子所宠遇而生感戴,赞美君子德行的高尚与纯粹。《小雅・桑扈》中对于“之屏之翰,百辟为宪”的君子给予了极大的称颂。正是由于君子“不戢不难”“恪守其礼,诚敬惠下”的德行才赢到臣属的尊崇,因此嘉宾们更是积极地为周王提出治国的建设性意见,如“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小雅・鹿鸣》)。我们在上以惠下,下以敬上相敬相爱的谈笑风生中,可以感受到和谐融洽中的道德感召作用。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诗经》中宴饮诗的思想内涵和功能作用。在宴饮欢聚、觥筹交错中它强化了宗国情感,在尊尊亲亲中维护周政权的稳定,它一方面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治国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以文学的形式体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某些方面,并具有道德规范的教化作用。然而,它的思想价值更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发掘。

【浅析《诗经》宴饮诗的思想内涵及作用】相关文章:

1.《诗经》的爱情内涵

2.《诗经》祭祀诗及其政治内涵

3.《诗经》的爱情浅析

4.浅析《诗经 关雎》

5.浅析白居易闲适诗的思想精神

6.《诗经》的爱情内涵解释

7.《诗经 国风》的“礼教”内涵

8.诗经爱情诗浅析


缓存时间: 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