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1

一年来在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课题教研圆满完成了本阶段的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1、教研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研究: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研究,学生数学探究方法研究,中考数学探究试题研究。每个年级组分别研究一个内容,七年级重要针对学生的探究方法,八年级研究课堂模式,九年级研究中考试题。

2、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各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

3、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4、课题研究公开课采用“定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交流、反思、评价”模式展开,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看、听、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对课堂实验研究教师:郭青菊主讲的《利息知识知多少》,课堂实验研究教师:刘春敏讲的《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课堂实验研究教师:温聪敏讲的《统计图》实验课,开展探究、交流、研讨。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每位教师带着饱满热情、全新理念上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组教师的参与下,实验课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活动提升了教师实施教学与研究教学的能力,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5、每次课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评课中出现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一些迷惑,产生强烈的课题探究欲望,上课的教师能根据点评有针对性的反思,听课的老师在听与评中能产生有效的教学认识和方法,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在碰撞、在反思。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二、 成果的形成

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例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数学价值观的转变是这次课题研究的亮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矛盾;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却不允许,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有些问题不一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是否传统的方法更有效等等问题。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3、本年度课题实验组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活动内容⑴:《七巧板》,活动指导教师:温聪敏;活动内容⑵:《制作无盖长方形》,活动指导教师:宋会云;活动内容3:《平面图形的密铺》,活动指导教师:刘芳。

三、学生成果

1、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学生能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

4、学生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5、学生能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

6、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7、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所遇到的困难、问题。

8、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总之,在课题研究实验中,初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我们刚刚走完其中的一程,但我们会冲出重重迷雾,迈过道道险关,勇往直前。

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2

我校申报了《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全体课题成员以课改为需求,以质量促科研,从练习的设计出发,对如何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研究,现将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经验总结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下:

一、前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促课题研究。利用教研活动全组老师深入学习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及实施的方法。课题组的成员在扎实学习领会课题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多种渠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不断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为创设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我校数学组利用教学研讨活动等场所广泛宣传课题实施的重要意义,使教师不断深化对课堂练习有效性的认识理解,接受课题研究的新理念,从而更积极的投入到课题研究中。

2、加强教师培训,全员参与研究。全体数学教师每周星期三集中组织学习,集体备课,为投身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本组教师也积极的同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共同探讨研究教学经验、共性问题。这样使全组教师对课题的实践操作的认识更加清晰,实践的热情随之激发,能自觉的参与课题的研究。

3、实践操作,体会实效。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做课题研究的实践者,从实效出发,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鼓励教师上课精讲,学生多练,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坚持课前5分钟小测,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其具体做法是每节数学课上,进行上节内容的简单测验。这个环节不但可以复习旧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听课,提高课堂效率。因为我们可以利用这5分钟来让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兴奋中冷静下来,调整状态,为接受新课作好精神准备。另外,学生为了做好小测题,就必须要认真听课,认真做好笔记。

2、课后巩固要有强化意识: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学习上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这节课成败的决定因素。

(1)、做好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法则(尤其是法则中关于符号的确定)及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

(2)、加强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学习解决问题时,一道题可能有几种解法,等学生列出算式后,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尝试变通式练习。摆脱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例如在学生学完解决分数问题后,可加强变式练习,可出现补充条件、补充问题、单位“1”已知或单位“1”未知等题目类型,拓宽思维,加强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4)、探索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可让学生做已知圆的半径、直径、周长求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3、要充分利用好配套练习册和数学基础训练,抓住重点精讲多练,反复练直到掌握为止。教师上课的定位较以前有了更明确的准度,所以调控能力得以加强,学生用以练习、活动的机会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4、师生互动,良性发展。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以很好的体现,每个学生明确了各部分练习的要求,以往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得以及时的指导,所以厌学的学生人数大为减少。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呈现

1、通过前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和全体教师对课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比较清晰的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对课题研究转变为自发的需求。

2、现在课堂上教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说的时间多了;教师提问少了,学生问的问题多了;教师指导少了,学生小组活动多了;教师板演少了,学生练习时间多了。可以说现在练习的优化设计让教师上课得以规范化了,学生上课更能积极参与了。

3、课题组成员形成了阶段研究课题成果。全组教师积极将实践活动的所思所想,经验感悟及时总结,每人都撰写了教学设计、案例。

三、存在问题与反思

1、未能重视材料积累,难以充实研究档案。

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全组研究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在时间、精力的投入较多,而对于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未及时跟进,所以在资料的积累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课题研究应形成一整套分明别类、完整细致的过程性研究档案。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可分为教师主体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和学生学习情况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两大类。但我们的过程性研究资料过于单薄、分类不明、实用价值不高。

2、缺乏撰写材料经验,难以阐明研究观点。

课题研究的每一步成果乃至最终成果的展示,无疑只凭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过程性材料是不实际的,我们应将这些成堆的材料浓缩成“阶段性小结或总结、阶段性研究论文、个案分析、终结性课题研究论文”等形式,这些材料的撰写,既要借鉴和继承别人的经验,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发展创新,提出自己独有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性。但就目前我们撰写的相关书面材料来看,还远远难以达到这一要求。有的论点不明确,无法判别你所提出的观点;有的空话连篇,缺少实质性的典型素材;有的套用过多,难以找到你研究的真实感受和体会;从而根本无法证实研究的实际效果。

四、后阶段改进措施

1、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增强科研实效。

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必须把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包括:备课的详细要求、小组活动的配套方案、课后师生如何互动的情况、教学实效的评价等。

2、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

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源于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积累来源于脚踏实地的研究。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专心,视材料为命根子,做到分类明确、归类科学、整理规范、内容充实、观点鲜明。

3、加强科研理论学习,及时总结撰写教学心得。

在积极实践活动过程中只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每堂课的各个环节,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的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同时通过网络、媒体、书刊、杂志加强科研理论水平的自修,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理论素养,竭力使自己达到教育科研专业水准。在后面的研究方面撰写更多、质量更优的论文、案例、设计等经验性文字材料。

我组的“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相关文章:

1.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2.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3.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范文

4.课题阶段总结

5.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6.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15篇

7.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8.小课题研究阶段的总结报告


缓存时间: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