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立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学习这样一篇课文,我和往常一样,布置了预习单,也布置学生去找找相关徐悲鸿的材料。课上由挂图骏马图引入徐悲鸿,请学生交流查到的相关资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好多手都举起来了。听着他们的介绍,我很欣慰,看来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做的非常好。下一个环节,是检查预习生词的情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环节已经不难了。读到“嫉妒”一词时却卡住了,大部分的声音把嫉读第四声,有几个微小的声音妒第二声。和谐的读书声嘎然而止,我的教鞭也停在了这个词上。心里顿时凉意四起。这就是预习的结果吗,连课文的生字词都没有解决。接着就是几个人的小型辩论会,大多数的人一头雾水。

小玉:课文的朗读磁带我听过了,也读第二声。

一部分人随即点头

甜甜:应该是第四声,平时常常就这样说。

刚点头的一部分人又点了一次头。对于这个场景我无奈又好笑,我没有履行法官的角色对此作出“判决”,我把这个“审判权”留给学生,没有一个人能拿出有力的证据对此有个“判决”。我说:“我很遗憾,没有一个同学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语的读音,说明你们的预习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电脑的漏洞多了会系统瘫痪,而我们学习中漏洞多了会......(同学们七嘴八舌接过话题)那么请在课后补上漏洞,希望你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漏洞。

反思:预习不是一样形式作业,要抓量的同时要把好质的关.预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应该针对性的布置量力而行的作业.语文的学习要从基础抓起,特别是字词.是重中之重.虽然词语的书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不是难事.然而,词语依然是根据.在预习中把课文读准,读通是最基础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分析课文理解课文都是从字词入手,然后才是句。

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2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整篇课文的重点在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所以在教学时,我围绕课题中的“励志”展开,利在紧扣全文的主题。

下面我来谈谈我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1.时间把握

一堂课40分钟,时间是有限的,但要留给学生的是无限的知识,所以这40分钟怎么样有效合理地把握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时要舍得舍弃一些次要的东西,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体悟课文重点的部分。一节课应该做到有详有略,作为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要大胆地舍弃一些次要、无用的知识,让这样的课堂更加有效率。如在教学这一课时,之前那个外国学生傲慢无理的话应该略讲,只要学生读出轻视、傲慢的语气就好了,而重点应该放在之后那个外国学生态度改变后的话以及最后的那句“有眼不识泰山”上面。

2.重在挖掘

语文这门学科重在挖掘,可以大到整篇课文去挖掘,小到从一个字、一个标点上去挖掘。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所以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去引领学生体悟文中的精髓,使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更能挖掘了解人物的内心,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在教学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时,课文是从勤奋学习和生活清苦两方面来具体讲述的。在讲到勤奋学习时要体现“每逢节假日”和“一画就是一整天”这两个关键词,通过讲节假日他还在临摹画画,在这里就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徐悲鸿苦吗?”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想到底苦不苦,其实在这里“苦”和“不苦”都说的通,“苦”在每天勤学苦练,的`确很苦;“不苦”是因为徐悲鸿觉得不苦,他觉得他是在苦中作乐。通过这样一提问,徐悲鸿的这个人物形象立刻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了,学生立刻就会体会到徐悲鸿的那种勤学苦练的精神。而“一画就是一整天”也饱含着两层意思,这点我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一层意思是花的时间很多;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投入的精力多。3.教师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一堂课至关重要的部分,不管是课堂提问语还是评价语言,都是需要深入去推敲的。在课堂上,当我的一个问题问出去后,有时学生表现出来的却是木讷地看着我,此时我就会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提问语没有说好,所以学生听不懂我的提问呢?所以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让学生,更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有兴趣地举起小手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提问的难度也应该是由易到难的,容易的问题留给差一点的同学来回答,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而难的问题让好学生来回答,其他同学聆听的时候也是一个自我体会的过程,接着在重点之处让学生复述,重要既能反复巩固重点之处,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没有好好做好这一点,完全把机会留给了好同学,忽视了给差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在品位关键词上,应该着重交给学生方法,用特例引导学生去学会学习,引领学生体味关键词。

在以后的教学上,我将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3

核心提示:

上完了《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主要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1、 由徐悲鸿的《奔马图》导入,初读课文,要求能将课文读通读顺。

2、 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出示课后第三题的词语让学生尽量用上这些词语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扣题质疑,说说“励志”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励下什么志,从而引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句文本之魂。

5、紧扣“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一找徐悲鸿是在什么情况下励志?又用哪些“事实”来实现自己的“志向”。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的品味中感受徐悲鸿为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6、以“徐悲鸿,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回想自己的教学,有两点体会非常深刻:

1、第二课时的教学紧紧抓住“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一中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一找徐悲鸿是在什么情况下励志?又用哪些“事实”来实现自己的“志向”。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的品味中感受徐悲鸿为国勤学苦练的精神。在这基础上指导朗读。整堂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非常到位。这节课深刻感受到了这样的大问题的设计有助于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2、语文教学应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让学生感受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需要学生穿行在语言文字之中,对关键词的涵咏、品味,获得独特的读书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应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通过读书找到了“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等词语感受到徐悲鸿的奋发努力、勤学苦练。在第六节,抓住“小阁楼”、“一杯白开水”、“两片面包”和自己的生活做比较,感受徐悲鸿生活的清苦,却能忍受是为了学习绘画的需要,是为了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

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4

上这一课,我选择了走极端,正如雪山草地所说,把错误坚持到极致就是真理。我成不了真理,但这丝毫不会削弱我追求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大家都说爱国太大,太空,于是我就是要让这一课充斥着厚重的爱国味。

真正的中国人!

你们中国人!

我们中国人!

每一次的追问,就是一次爱国之情在心中的激荡。

“你们中国人!”第一次在文中出现,是讽刺,是嘲笑,是蔑视!可第二次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时,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承认,是佩服,是赞扬!这样的变化,作为中国人,你不为之而兴奋吗?

“我们中国人!”历史的原因一度使我们中国人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丧权辱国,民不聊生。可文章结束时,徐悲鸿虽没有言语,课文中隐去了文字,但“我们中国人!”的那份自豪,那份被承认,还是激动地可以!

“真正的中国人!”更是大家一直思索的,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中国人吗?我能成为这样的中国人吗?我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中国人!

“中国人!”三个字反复地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

藏了多少梦?

……

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这样的歌声又从心底唱响!

以上是对课的设想以及我所希望达到的效果的一点说明。

上完课,几点反思:

一、“课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我做到了吗?今天的课上,我说得不少,学生说的也不多。因为上完课发现自己蛮累的。原因就在于自己预设的东西还太多。我所崇拜的翟启连老师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一度时间,我以为我理解了这句话。于是精心的预设每一个环节,甚至上课的每一句话。这样的课堂别人看起来是流畅了,但自己觉得轻松吗?稍一处差错,自己就慌得满头大汗。后来想想,是自己曲解了。要预设的是思路,是开放的问题和答案。自己越想说,无非是学生的想法不对你的路子。你要用言语把他拽回来。

二、仍然没有跳出内容分析的怪圈。不分析不放心,但又因害怕分析,所以总是太匆匆,这就导致了我所说的“飘在云端,晕”的感觉。其原因就在于自己对于要教什么还不是很明确。

三、一些环节走过场,或者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如第一环节的设计看似好看,其实无效。原因有二:一是没敢让学生充分地说,这也与第一课时上的不扎实有关系。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里的说是对全文的回顾与思绪的整理;二是却是老师命中要害的点与提。所以没开好头。还比如“你认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没有基于文本,如能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后,再来说,会更好。

另对晓月风所提的问题,开始我确实有想法。就是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句,让学生对俗语、过渡句和串联起整篇课文的作用的一个认识,后因自己平时的意识不强,上课时又担心割断了文脉、课感而遗忘忽略了,也算是一个遗憾。

从来就不善于写大而理性的东西,因为自己的逻辑思维存在缺陷,以上算作上完课的一点总结。诚恳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与帮助。

【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徐悲鸿励志学画》语文教学反思

2.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3.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4.四年级语文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5.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

6.《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教学反思范文

7.《徐悲鸿励志学画》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8.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9.《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与教学反思


缓存时间: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