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研究性学习总结

物理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的前提下,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取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初中物理课程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能很好的让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笔者认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应包括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杜威曾指出,教学法的要素与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以此为出发点,才有期望获得正确探索理论的科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创设—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阶段。

2、引导认知操作,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问题的操作过程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其作用是诱发学生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场”。教师应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努力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实践者。

  3、拓展目标状态,引发学习环境的开放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其内容大多是课本上所特有的,但它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它应该成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应用及结果的表达等也可能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就为教师、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解决后,在教师的鼓励下会投以更大的热情,提出更多新的问题,去探索,去研究,以延伸课堂教学。下节课上,学生会带着更多的问题走进教室,走进研究性学习。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一般可以“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点,以开放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列出预习提纲,包括知识层次、知识结构、重点以及实验探究的设计思路、需要提供保障实验成功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读不懂思不透的疑难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展开实践、探究、交流以获得新知识、归纳得出新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开放性的课后练习,以便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并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从而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我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及反思的基础上,觉得研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按学习内容可分为:分析比较型、理论分析型。一般的课堂教学程序可定为①确定目标→设计方案→操作研究→得出结论分析总结。②其中学生的活动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或查阅资料→实验操作或收集资料→分析现象并讨论研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获取新知引发新的思考。③而教师的活动则是:创设问题情境→点拨指导→反馈信息→适度评价→布置新任务。

(1)要搞好这项活动首先是选题的问题,研究课题的来源可以源于课本或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内容。沪科版初中物理课本的附录当中已经为学生列出许多有趣的课题,如: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自行车上的力学问题、探究热水瓶内所盛开水的多少与保温性能的关系、调查不同服装材料的保温性能及其发展状况、学会抄读家用表(水表、煤气表、电能表)、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的体会、调查城市中的热岛效应等,这些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讲都是非常有趣而且贴近生活的好课题。当然课本中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外研究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对已经学过的内容适当布置。对于没有学过的内容,如果那部分知识与其它章节联系不太大,我们也可以适当布置给学有余力的同学,让他们组成课前预习研究小组,提出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他们平时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他们所关心的话题,结合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加以应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冬天到了,大风天气很多,许多同学到了室外都喜欢躲到树后或墙后避风,但两者的避风效果显然不同,同学们之间展开热烈的争论,我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课题----“障碍物对气流的影响”让他们课后通过实验讨论并验证自己的结论,结果全班同学都参与了这个课题的研究,他们做了大量的模拟实验,用电吹风或电风扇作为气流的来源,用不同形状的纸盒代替不同形状的障碍物,还创造性的制造了风向指示器(小铁钉上系一根细线),最后描绘了不同形状障碍物周围气流的流向图,得出了许多重要结论,在交流讨论时,大家又想到了把风向指示器改进为流速指示器(用不同长度的细线系在铁钉上,根据细线到程度定性的比较流速的大小),又做了大量实学习讨论的热情非常高。

(2)课题研究的第二步就是分组研究、总结成文。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题,然后按照课题的种类将全班同学生分成几个专题研究小组,分别制订研究计划,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研究问题的直接感受,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同时可以给于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各组成员定期进行中期汇报,教师做好跟踪记录以防个别小组半途而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我们还可以将每个学期学生课外课题研究论文编成论文集,装订成册。

(3)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讨论与交流。交流的形式以多种多样,可以采用演讲的方式、做报告的方式、答辩的方式等多种形式,交流过程中其它组的学生还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论文的深度,也有利于其它组学生拓宽知识面。对于课前预习研究小组的同学,他们的论文交流可以放在相应内容的新课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当一次小老师,讲一讲新知识的探究过程和体会,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充分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做法,这里我谈了许多研究性学习的优点,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原因有二:第一,教学时间不允许;第二,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各有所长,“研究性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性学科知识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绝对不能以此来反对或摒弃其他学习方式。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使它的优势充分发挥,我们最终的学科教学必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成果必将无比丰硕!

【物理研究性学习总结】相关文章:

1.英语研究性学习总结

2.研究性学习总结精选

3.研究性学习总结

4.2018研究性学习总结

5.初中研究性学习总结

6.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

7.小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8.研究性学习个人教学总结


缓存时间: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