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范文(通用7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范文(通用7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收获的不仅岁月,还有成长,该总结这段时间的得与失,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总结才是好的教学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1

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这是由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儿童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候,若是一成不变的作业、预习等内容,学生常常无心去听,有的甚至极为厌烦。下课了,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悄悄地向同学打听作业内容。如此等等,都是因为课堂结尾太单一、太枯燥乏味造成的。相反,我们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

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梯形的面积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了过渡和铺垫。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结尾:

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

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四边形内角和是1803五边形内角和是1804。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

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2

7月中旬,根据运教研函字[20xx]42号文件精神,我们河津市教育局组织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特点

1、组织严密,层层选拔。

4月份,我们接到运城教研室关于组织首届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大赛的文件后,立即以“河教研”的文件形式转发给我市各单位,要求自下而上按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大赛。各单位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于4月—5月进行了校级初赛,5月中、下旬,每个单位选拔出2名教师准备参加市级复赛,共34名选手。

7月中旬,我们下发了补充通知,在河津第四小学举办市级大赛。大赛分低、中、高三段,各确定一个课题,同讲一节课。(低段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中段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高段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对每名选手编号,面对评委讲课,当堂亮分,力求公正、公平赛出真水平。

最后,在34名讲课教师中选拔出一等奖3名(其中2名并列),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其中3名并列)。

2、选手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4名选手风格各异,34节课精彩异呈,人人亮特点,节节显特色。比如赵云霞老师的《回收废品》以情境串为主线进行教学;任水平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郭美玉老师神情怡然的教态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等等。

此外,34节课也有共同的特点:首先,参赛选手都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比如三维目标的结合、教师角色的转化、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等等。最为突出的是:在《回收废品》这节中,老师们都采用了“创设情境——图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已学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课程改革目标。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中,老师们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同时,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什么是周长》一节中,老师们大都以故事情境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兴趣,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解“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其次,所有参赛选手能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将承载多种教育功能的教学情境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打印图片,有绘画图片,有自制教具,创意性强,很好地解决了仅靠教师描述情境、学生干听的低效教学的问题。

无论我们推荐的选手在运城的比赛结果如何,我们内心都很欣慰,我们教师的整体素质上了一个台阶。这得益于近几年的新教材培训与课堂观察研讨活动,尤其是近两年来,在我们局领导一班人及教研室米文革主任带领下组织进行的“联片教研”,当然更离不开我们基层学校与一线教师的研究学习。如果说培训观摩是“绿叶陪衬红花”,以点带面的话,那么联片教研就为“遍地是红花”,人人都能受益。

二、不足之处

1、教材处理不恰当。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主要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以及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有些老师设计的练习题过多过难。再比如《回收废品》主要解决的是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重点是探索理解解决方法,有些老师却归成类型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其次教材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前后顺序,应是通过摆小棒等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之后再列式计算,有些教师是先列式再通过摆来计算结果。

2、概念讲解不透彻。比如《什么是周长》一节中,周长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怎么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如学生熟知的通俗的说法“一圈”,而不是让学生硬记封闭图形有周长与不封闭图形无周长。还有“边线”的意思的理解,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3、学生探索活动的操作作品不能充分展示交流。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在转化过程中,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的方法很多也都不同,而多数老师们只选择了一种来展示。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认真钻研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充分挖掘教材思维内涵,正确处理教材内容,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注意细节处的教学。比如高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中,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将平行四边形剪开后通过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长方形,老师们的演示几乎都是挪开的,不是平移的。再比如《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老师演示沿边线摸一圈时,一只手拿图形,另一只手摸,摸着摸着就断开了。为什么?拿图形的手挡住了。有什么好办法呢?可让拿图形的手放在确定的起点处就可避免尴尬。

3、绝不能出现知识错误。比如,《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有位老师板书:“物体表面或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虽然老师疏忽了,可给学生留下了模糊甚至是错误的印象。

以上意见,目的只有一个,供大家参考。如果当中有合理的成分能让大家吸收,并让它成为促进教学实践的因素,那就是我的最大期待。

应该说,这次活动有收获,也有遗憾。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追求完美。因为这种追求代表着一种态度,那就是努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态度,是努力促进我们自己专业成长的态度,所以我们没理由不坚持!

总之,提高数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希望我们的数学教师能以此次课堂教学大赛活动为契机,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大胆探索,摸索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3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追求高效课堂要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预习时建议教师要有预习的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这样学生在预习可以有的放矢,还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可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还可以想一想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与老师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教师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就个体学习的内在的质而言的,关键是看自我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中的角色地位与表现。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或“机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问和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而随着岁月的延续,往往有许多的儿童的这一方面的天性都被我们教育者扼杀了,那就是把许多有问题的小嘴教成了没有问题的哑巴才是最可怕的事,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发问时,学生往往不能说到关键之处。这时,教师应以激励为主,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发问的热情。

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关键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言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四、构建媒体型学习模式,追求高效课堂。

使用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教师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利用信息资源,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实践;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等。对学生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加快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些难点问题的突破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手段,把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计算能力和拓展数学思维方法等智力素质,同时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质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为学生的空间想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如:我在教学“射线和角的认识”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直线、线段、射线的形成以及它们间的关系,较为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掌握三种线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的动手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创造力。例如,“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运用传统教具很难讲清楚,并且花时较多,而利用计算机模拟剪拼,把圆等分成8份、16份……多次投映,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得到妥善解决,得到了圆面积公式,并有机的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这样,既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并乐意学数学。我们正是想通过这种努力,呼唤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然而,一味地强调效率的同时,更要注重效益。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完成;并不是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就一定是好的教学。如果仅仅是把教材内容搬上了屏幕,用投影机来代替黑板,那就是一种不讲效益的整合。在使用媒体课件教学时,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课件,课件始终应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围绕着课件。避免一堂课只是教师不断表演自己高超的制作技巧,把课件从头到尾演示给学生看,学生除了钦佩,就是审美疲劳,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感觉是在电影院一样。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要“身体力行”,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为准则。整合的重点应该放在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或无力解决的教学问题上,放在那些切实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加以解决的教学问题上。

五、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但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怎能不上进?

其次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孩子们今后能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4

20xx年11月7日至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办的“《七彩语文》杯”全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届优秀课评比暨课堂教学观摩会。来自全国各省的31名选手参加本次大赛的现场比赛,另有7位数学特级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他们课堂教学特色鲜明,充满了魔力与朝气,诠释了新课改的真实含义。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己和他们的差距。接下来,我就本次活动谈谈在听课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语言幽默、平和充满爱

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比较幽默,同学们阵阵传来欢快的笑声。课堂气氛非常好,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例如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张齐华校长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张校长干脆利落的说话风格,挥洒自如的幽默语言,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语调比较平和,亲近的声音时刻的鼓励和牵引着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用谦逊的目光和动听的音符替代了我们的焦躁和唠叨。

二、多媒体使用、形象生动

每位教师的多媒体使用都非常熟练,讲到哪,点到哪。而且课件做的比较新,比较生动。不少教师好制作了flash,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很轻松的去突破重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有的教师采用了现代电子设备完成教学,如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武捷老师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让每位学生用ipad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亲身体验本节课的重难点。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应用起来更加灵活。

三、教学环节、层层相扣

在课堂中,每一环节问题的设置,包括新课的导入都非常自然,让学生们通过自己身边的实例或者经典的故事,从而引出新课的内容。每一环节设计意图都非常清楚,讲解问题比较细致。例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的王岚校长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导入环节的设计,由“数学课”想到了“数”,由幼儿园学习过的数到我们现在学的数,很自然的谈话间就引出了本节课所要认识的小数。又如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张冬梅老师的《小数乘整数》,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相信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本节课中来。

参加这次活动,一方面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学习到了新版苏教版教学的新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让我学习了执教老师们课上的机智和从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此可以看出,数学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价值。20xx---20xx年是我校教学改革年,对于我来说也是促进自身改革,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一年,下面就针对教育教学改革做如下总结:

一、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开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提倡数学教育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教育课程改革给我的一个更大的感触就是课堂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能给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习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价来实现自我反思,这种机制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我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二年级孩子较小对课堂纪律、课堂、小组汇报的评价均有教师把握,,我们是以4人为一小组,编为1号、2号、3号、4号,1号为组长,2号为副组长,4号一般为学困生,这样在组内实行1—4结对,2—3结对的帮扶模式,当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种模式。在班内,对于学生的管理实行捆绑式的评价,不针对个人。也就是对整个小队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小队内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掉队,有一人跟不上,整个小队就不会得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等,所以小队内每个成员都要帮助相对落后的成员,小队长在家里就会打电话问4号同学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就会出现三个帮一个或四个帮一个的局面。再就是在小组展示的时候,4号回答的40分,3号得30分,2号得20分,1号得10分,这样就不会出现只是1回答问题的现象,可以把机会让给4号,而在有些课堂上,很多时候4号是没有机会回答问题的,因为他学习不好呀。在学习型的组织中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都有一个发展、展示的舞台。这个学习型组织最大的特点把常规管理和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捆绑在一起。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年级低,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通过实践谈得失。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有些许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评价和学优生评价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得热情,另外就是对学困生的把握不够到位,有时当堂达标时,学困生并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依赖本组学优生的现象。这也是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增加前置性学习。在每节课前,前置性学习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然后让他们在课上展示,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转变了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6

20xx年9月29日到9月30日我有幸去射阳参加了20xx年盐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聆听了各县12位老师的课,感觉受益匪浅。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12位老师的课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

29日上午第一节课是射阳明达双语小学的z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这节课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简洁、精炼。但是这样简洁精练的课堂与其他老师的相比却显得有些平淡,亮点突出不明显,没把学生吸引住。尽善尽美的课堂可望而不可即,曾流行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如此,有时一堂课中教师口若悬河,却被认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口若悬河,往往又被认为忽略老师的引导作用,浮燥而缺乏深度。因此,每一堂课后,教者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

第二节到下午的第二节分别时敬贤路实验小学的z,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的z,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的z,大丰市人民路小学的z,响水县第一小学的z上的课题是二年级数学的《角的初步认识》,虽然这五位老师上的是一样的课题,不过听完一位位老师的课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位老师都有自己执教的特点,比如第一位的丁红琴老师,她的思路非常清晰,语言大方有亲和力,最佩服丁老师的是,能把这节课上的这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轻松,这样的课堂是我所向往的,我也要努力去实践,争取这样的氛围能体现在我的课堂上。

下午第三是阜宁县实验小学的z上的《表内乘法和除法》,这与第一位老师上的课题虽然是一样的,但是这位老师独有的气质,驾驭课堂的能力令人敬佩,学生真的动了起来,练习题的设计也形式多样。整节课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一节课结束让听者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后面两位是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小学部的薛筠和东台市第一小学的薛晓伟上的三年级的《轴对称图形》,听了这两节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9月30日的最后的三节课分别是射阳外国语学校的谷文燕、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的严海华、盐城市第一小学聚亨路校区的杭慧娟上的三年级数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让我明白了光有理解,学生的印象是不深刻的,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历性,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课堂上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分数的含义,也就是说,要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教学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而不是只见结果而忽视过程。每半天都有专家点评,能直接点出这些教师的优缺点。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课堂上,学生不仅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和欣赏,相互合作交流,并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探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决各类问题的策略,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就是这样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气息,充满了师生的灵性和个性。听完这些课,我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真正是教学“无痕”,精彩“有痕”!

我将借这次活动的东风,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我会以此次观摩课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7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备典型性。

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

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范文(通用7篇)】相关文章: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总结(通用5篇)

2.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总结范文(精选3篇)

3.数学课堂教学总结(通用6篇)

4.翻转课堂教学总结(通用3篇)

5.课堂教学改进年度总结范文(通用3篇)

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教师)

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的活动总结


缓存时间: 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