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查慎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查慎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诗人旅途所见的深春景物,赞美了农忙季节生机勃勃的气象。首联点题,直接交代旅途行踪;颔联写景,远近村庄犬吠鸡鸣,东西两岸乳鹅新鸭;颈联写景,细雨如抽丝,新苗出水齐;尾联总写,深春时节无处不耕犁,突出了春耕时农忙季节的特点。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围绕农村深春景色,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历历如画,不仅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而且生机勃勃。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清代查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译文

我从黄花渡登岸后直接就踏上了去芦溪的路程,过了萍乡之后,路面渐渐低平。

村子错落有致,时不时听到有鸡鸣狗叫声传入耳中;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河两岸悠闲觅食。

如丝细雨绵绵而下沾湿行人衣,田地间青绿的秧苗齐整整地就好像是谁用剪刀修剪过一样。

这里的风土人情跟湖南很相似,谷雨过后,处处都是犁铧翻土的农耕景象。

白话译文

黄花渡口接近芦溪,过了萍乡地势渐低。

狗吠鸡鸣在远村近舍,小鹅新鸭戏岸东岸西。

缫丝般的细雨沾湿衣裳,刀剪似的秧苗出水整齐。

此地风俗也与湖南差不多,春深时节处处都启动耙犁。

注释

丝缫:这里是形容细雨如丝。

湘东驿:属湖南醴陵,东临江西萍乡。遵陆:在这段路程中,作者是沿着陆路走的,故称。芦溪:地名,今江西省萍乡市东。

黄花古渡:古时春末夏初水涨称“黄花水”,此应泛指春末江水上涨的古渡头。

乳鹅:小鹅。新鸭:小鸭。

丝缫细雨:如抽丝一般的细雨。丝缫,抽丝。润:潮湿。

刀剪良苗:指刚出水的新苗像用剪刀剪过似的那样整齐。

风土:地方风俗。

赏析

查慎行的这首七言律诗,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寓意率真、自然流畅,无引经据典,读来倍感亲切;采取以景入诗,借景寓情的手法,对眼前所见景物信手拈来,无不称妙;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中有画,画里藏诗;中二联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感,更是令人拍案称奇!

题目“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说的是仲春时分,诗人自“湘东驿”的“黄花渡”下船后经陆路到达芦溪后所看到的景象。“遵陆”,指沿着陆路,走陆路。“驿”,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的人和过往官员中途换马或歇宿的地方;“湘东驿”,即是湘东(今湘东区,距萍乡城约40里)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萍乡东部。现为芦溪县;从题目上来看,诗人开门见山地就把此次要写的范围锁定在萍乡到芦溪这一段路上的见闻。诗人为什么要锁定写这一路上的见闻?是什么引发了他如此高的兴致?具体要表达什么?他又要向世人与后人传递着什么信息呢?这不由得使我对他这首诗后面的内容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

首联“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萍乡,当时称萍乡县(即现在的江西省萍乡市)。开头两句平白如话,衔接自然,因为从湘东到萍乡不是他要写的重点,所以就一笔带过,手法娴熟,真是叶落无痕,风过无声!此句大意是:“我从黄花渡登岸后直接就踏上了去芦溪的路程,过了萍乡之后,路面渐渐低平”。这里要说明的是,萍乡是在湘东与芦溪之间,地势略高于两地,萍乡的水的流向在我们当地叫“两边倒”,一边水往西经湘东流入湘江,另一边的水往东经芦溪流入赣江。正好是一东一西,故称“两边倒”。同一时代的萍乡知县胥绳武也有竹枝词为证:“东去江西写官板,西下湘东装倒划。中五十里船不到,满路桐油兼苎麻”,“中五十里船不到”,说的就是萍乡到芦溪这一段路没得船坐,只有步行。因此就有初白先生的“行过萍乡路渐低”和胥绳武的“中五十里船不到”就相互印证。

颌联“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这是诗人所见到的最富有生机的景状之一。他边走边听边看:“村子错落有致,时不时听到有鸡鸣狗叫声传入耳中,是那么的熟悉;河岸上绿草绒绒,看到的是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河两岸悠闲觅食,又是如此的恬静”。这两句反映的是康熙年间人民历经战乱后②生活逐步稳定,社会经济日渐繁荣的实情。更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田园风景画。

“吠犬鸣鸡”侧耳听,“乳鹅新鸭”细一看,通过不同的感官,感受到一派祥和平静、清鲜的生活气息。后一句从新生命的勃勃生机中暗示着一个历经战乱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稳定的社会的来到,

从“乳鹅新鸭”可以看出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欣赏与赞美。作为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又博览群书的查慎行来说,对于国家的现况他是知道的,人民生活刚刚稳定他也是了解的。一个“乳”字和“新”字就足已表达了他对战乱后的社会重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也才有了诗人面对这江南美好风光,借物寓情,赋诗吟唱的这份闲情逸致。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缫,煮茧抽丝,这里的丝缫比作春雨,说春雨下得象蚕丝那样银丝缕缕、绵绵不断。上联写的是动物,犬与鸡,鹅与鸭;此联写的是自然现象和植物。进一步展现江南水乡的特点。“春雨密密细细而下,宛如缕缕银丝在你眼前飘动,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受。一场春雨过后,水田里的水也蓄满了,禾苗长势喜人,禾苗的高度几乎与水面平齐,青绿的秧苗齐整整地就好象是谁用剪刀修剪过一样,清亮悦目。”。雨如丝缫,秧如刀剪,这两个比喻煞是贴切。原来是这里的优雅、迷人的景致引发了诗人的浓厚兴致,我不得不赞叹诗人对身边事物观察的细心程度,又心悦诚服的感叹诗人表达事物的精确到位。

“犹与湖南风土似,春深无处不耕犁”,湖南,紧临湘东,在萍乡的西部。萍乡与湖南均属楚地,风俗极为接近。全诗前三联都是写景,唯尾联才得出结论,指出此处的风俗习惯、气候与湖南近似。即使是现在,湖南人都还在称呼江西人为“老表”。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感:谷雨过后,处处桃红柳绿,犁铧翻土的农耕景象。牛在画中走,人在画里游,把江南水乡的农耕景象勾勒得栩栩如生,诗中没说一个牛字,也没点一个人字,但读来就是牛耕在田、人声鼎沸热闹场景,好一幅如诗如梦的江南春耕图!果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来感同身受,过目难忘。叫人不得不赞叹初白先生的高超手法。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查慎行在这首诗里用的.是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两联堪称妙对。同时还传递着诗人的情感,他希望看到的而恰恰又正好被他看到的画面,为了表达这种激动的情感,诗人就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清朝初期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难怪赵翼在《瓯北诗话》里说:“梅村(吴伟业)③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④、放翁⑤后一人而已”。

点评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写沿途所见。犬吠鸡鸣、乳鹅新鸭;良苗出水、细雨如丝。春天湘赣一带乡村景象被诗人描画得惟妙惟肖,读之仿佛身临其境。质朴自然与提炼之工浑然一体,活化出乡间风光的神韵。

创作背景

此诗收于《粤游集》下卷末。诗人在《粤游集》序中自云:“丁酉(1717年)夏,同年有自都下来者,…遂于十月初俶装,明年四月由粤西旋里,往返几二百日。”此诗当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月,诗人行至江西芦溪,从眼前所见、即事写景而作。

文学赏析

此诗写的是诗人从湘东陆行至芦溪一路上的感受。

首联叙旅途事,记时记地。一个“低”字,即概示了江西地貌特点。自湖南入江西后,渐入低平丘陵地区,已不同于湘粤的高山峻岭,旅途也趋于平坦,故诗中说“路渐低”。

颔联与颈联写芦溪一带人事景观。其中颔联写田园景物,村庄远近鸡犬吠鸣,其声可闻;溪岸东西乳鹅幼鸭戏于绿水,其色可见。诗中传出声响,描摹动态,透出色彩,写得有声有色。

颈联是写总体景象。杜甫《春夜喜雨》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贺知章《咏柳》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查慎行此联则总括此二诗意。诗人描写蒙蒙细雨与农田中的出水禾苗,满溢着勃勃生机,浓重的田园泥土气息悠然自诗中透出。细雨沾衣称“润”;出水禾苗曰“良”,诗人对田园无比热爱之情也表露无遗。

尾联转至人事的描写,以农村一派繁忙的耕犁生活收束全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的田园生活的欣赏与热爱。“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本为赞美赣西之笔,但就前句来看又多了赞美湘东的意思,表明湖南农村的情况,比起赣西来,同样是富有生气的,有此一笔,诗的意境也更为宽广。

此诗从取材到语言风格,甚至整个艺术表现手法,都显然深受古典田园诗的影响。然而比较之下,此诗与传统田园诗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传统的田园诗大部分以表现隐逸为旨趣所归,篇末往往抒发所谓“归欤”之叹,与此相关,它们笔下的事物与农民的劳动生活常有一段距离。查慎行的这首诗,不光赞美了农村质朴闲静的气象,全诗更多却是着眼于农民的春种春播。这样自然就使作品更贴近生活,贴近农民的感情。因此,此诗的内涵比一般的田园诗也显得更为丰满深厚。全诗无华丽的藻饰,完全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叙景生动传神,真情流转而又不露痕迹,很能显出查慎行诗不尚藻饰,以白描见长的本色,是《敬业堂诗集》中上品之作。[5-6]

名家点评

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顾问刘季高、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按游踪所及,描写了自己的一路感受……全诗描写生动具体,形象鲜明,语言浅显,音节流畅,洋溢出一种欢快的情绪,反映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辞典·明清文学卷》)

现代诗人、前上海诗词学会顾问马祖熙:湘、赣两省接壤,萍乡更邻近湖南,风土人情,宛然相似。“春深无处不耕犁”,更是湘东和赣西的共同特色。多么富饶的土地,多么勤劳的人民啊!作者此时,全然忘却衰年行旅的苦辛了。全诗语言朴素而感情真挚,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元明清诗鉴赏》)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曾小丹:这是一首抒写作者从湘东驿往芦溪途中见闻感受的七言律诗……全篇不过是写作者途中所见所闻,但我们从作者笔下描绘的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景象中,能很好地感受到作者欣喜愉悦的心情,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淳朴自然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下册)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邬国平:此诗描写湘东春耕时节风情,充满生机情趣。(《清诗观止》)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1727年)清朝诗人,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现浙江海宁县)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其诗学苏轼、陆游,意境清新,擅长白描,自成一家。著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


缓存时间: 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