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歌《断线风筝》赏析

郭沫若诗歌《断线风筝》赏析

断线风筝

郭沫若

横空欲纵又遭禽,挂角高瓴月影沉。

安得姮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

这首七绝是和于立忱《咏风筝》诗的,步原韵,1936年12月16日作于日本东京于立忱窝所。原诗有《小序》云:“夜偕达夫往东京郊区访于立忱,立忱以《风筝》一诗见示。诗云:‘碧落何来五色禽?长空万里任浮沉。只因半缕轻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有所感触,因而和之,改题《断线风筝》。”最初以《断线风筝—纪念于立忱女士》为题发表于1937年6月16日上海《妇女生活》月刊。于立忱,于立群之姐,时为天津《大公报》驻日记者。因从事爱国活动受到报方带告,被迫于1937年2月由日本回国,同年5月在上海自杀。死时留下《绝命辞》:“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I”于立忱的诗表现了她的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受人牵制的悲债心情。郭沫若的和诗,以《断线风筝》为题,表现了身处异国他方,且受着迫害的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一往深情的爱恋。

诗的前两句,诗人借用断线风筝隐喻自己亡命日本被迫害的处境和有志难伸、有国不能回的苦闷情绪。起句“横空欲纵”,落笔不凡。风筝凌空展翅在空中翱翔,显示了风筝雄伟气魄,大有鹤鹏展翅、扶摇直上九霄之势。“又遭禽”,气势急转。风筝毕竟不同搏击长空的雄鹰,不能独立自主,不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它的命运系于别人手中的线上,犹如遭擒一般。“断线风筝”的命运是悲惨的,从空中坠落后,或挂于高屋的飞枪斗角,任凭风吹雨打,或飘落江河湖海,浪迹天涯。这里诗人用“挂角高银”来描写“断线风筝”的命运,构思新奇,形象活现,令人感到信而不疑,合乎情理。断线风筝伴随着西沉的月影静静地孤寂地悬吊在半空,飞又飞不得,下又下不来,其命运之苦。处境之险,前途之渺茫,真是难以预料‘

诗的后两句,“安得姮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诗人又借风筝拟人的口气,展开了浪漫主义的遐想。面对这皓月当空,星汉灿烂,净朗、安谧的夜晚,风筝在想怎么能到月宫里去,向仙女嫦娥表白自己洁白无瑕的一颗素心。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宏伟的抱负和高沽的志趣,以及对祖国无限思念之情。

这首诗,诗人借断线风筝以咏怀,意垅深,格调高。郭沫若的《断线风筝》和于立忱的《咏风筝》都是以风筝自喻咏怀,虽同物同咏,然而两诗的风格、志趣、意境、格调却显示出明显的差别来。于诗的主旨在表现个人身世的不幸,有抱负、有志向却得不到施展的悲愤心情。“只因半缕轻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是一种悲观、无可奈何的心境。诗的容盘不够宽厚,风格沉实,然意境窄小,给人以凄苦孤独之感。郭诗的思想容量自然比立忱宽厚博大,不愿受人束缚,以“断线”风筝抒情咏怀,这样没有“半缕轻丝”受人牵制的束缚,纵然“断”了,纵然悬挂“高瓴”,但它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地想象,甚至飞到天宫向仙女们述说自己的宏图高志,表自一个异乡游子对祖国的向往和痴情。在郭沫若旧体诗中,象这样把干预现实和追求理想两者结合起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作品尚不多见。这种咏风筝的题材虽不为特别,却不落案臼,思想更高,视角更远,意境更深。

这首诗艺术上颇有特色。整个诗形成了形象飞动的'完整画面,既有“横空欲纵”的飞动传神,又有“挂角高扳”的静寂孤影,既有长空万里飞腾、高挂飞檐斗角的生动铺叙,又有神思飞扬、具有高度浪漫风情的心理描写,别开生面,境界独造,情重意浓,真真豁人耳目。

诗在技法上有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含蓄、蕴藉,寄托遥远。全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咏风筝,未见“风筝”二字,其意含而不露。诗中流露出一丝丝幽幽苦闷之情和对祖国眷恋之心,但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采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传递的形式自然流露的。其次,用笔集中,首尾一物。诗四句,均咏风攀一物,未有第二。 “横空欲纵又遭禽”,写风筝奋飞之志遭拢之苦;“挂角高扳月影沉”,写风筝断线高挂飞榆斗角之命运,“安得姐娥宫里去”,写风筝想飞向月宫,“碧海晴天话素心”,写风筝向仙女们表白自己一片高沽素心。第三,旨趣超然,情韵独卓。情韵之妙,不在一般地咏风筝,借物咏志,抒情显怀,独异处是在咏“断线”风筝上。这种双关用意,既是诗人浪漫主义风格所决定。同时,也是服务于诗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思主翅的。

【知识拓展】:

郭沫若(1892一1978)。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2]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3]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诗歌《断线风筝》赏析】相关文章:

1.郭沫若诗歌《侬冷如春冰》赏析

2.郭沫若诗歌《过泪罗江感怀》赏析

3.郭沫若《静夜》诗歌赏析

4.郭沫若诗歌《赠达夫》赏析

5.郭沫若诗歌《哀的美顿书》赏析

6.郭沫若诗歌《飞来何处峰》赏析

7.晨安-郭沫若诗歌

8.郭沫若经典诗歌


缓存时间: 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