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越来越淡的散文

年味越来越淡的散文

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末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年味越来越淡散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年味淡了】

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节日,是中国人最喜欢节日呢?后来,想了很久,我终于想明白了,人们看重是春节这种氛围,团圆氛围,热闹氛围,好玩氛围。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个团圆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谈谈工作,谈谈学习,谈谈家庭,小孩子穿上崭新衣服,去放鞭炮,点烟花,给长辈们拜年赚压岁钱。传说除夕夜有叫“年”怪兽,许多人还会整夜不睡,这种习俗叫做守岁。过年时候,人们总有一种温馨幸福感觉。

过年固然好,可是,春节又将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我却发现,近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似乎过年能让我们高兴高兴,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赚点压岁钱了。春节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节日,成了给幼年小孩子们乐一乐,玩一玩日子。

过年领着5岁表弟去玩,走在街上,他东瞅瞅,西看看,好像什么都是很新鲜样子,一会儿要去买氢气球,一会儿又要去游乐场玩,还有广场许多小吃也令小家伙垂涎三尺,吵着嚷着要买这买那。玩一次旋转木马能让他高兴很长时间,买一盒炮来放,能把他吓得躲在我身后不敢露面。看到广场有漂亮花灯,拉着我手就往广场跑,要去看花灯。叔叔给了他二十元钱零花,他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喊着:“耶,爸爸给我钱了,我有钱了。我们去买好吃!”可是,相比之下,我这个姐姐就显然成了个陪玩人士。对我来说,氢气球已经不再是我可以玩东西,去游乐场也只是高兴一小会儿而已,广场小吃都吃腻了。陪着表弟去玩旋转木马,看到都是一群小孩子,似乎旋转木马也只是童年时代美好梦了,去看花灯,花灯也只能图个漂亮,去放炮,放炮不过是噼里啪啦响几声罢了。至于表弟对二十元零花钱热情,我就更是没有了,表弟才5岁,没人一次性给过比这二十块零花钱了,可是对我来说,这二十元零花就很普通了。表弟喜欢东西,对我都没有了吸引力,而对于过年来说,我也没有了从前那股热乎劲儿。

眼下也正是过年时,与以前过年相比,虽然现在过年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精神文化却总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那些年过年更热闹,更开心一些,我们似乎更怀念以前年味儿。以前过年时,总是盼着年关时候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贴对子贴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扫屋子,能架起年货来准备点年货,总是盼望着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觉守岁,能放包饺子吃饺子,总是盼望着大年初一能和爸爸妈妈领压岁钱花,能穿漂漂亮亮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烟花。那些年,身为小孩子我们听到鞭炮声会乱蹦乱跳,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拿着爷爷奶奶给压岁钱舍不得花,最后还是都给了老爸老妈,等到别人家放完炮就跑过去,看看有没有剩余小炮再捡回来自己放,午饭时看着桌上许多好吃,流着口水却又舍不得吃,因为一年也难得改善这么几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这些好吃了,过年时候爸妈总会领着我们一家到摄影馆照许多相片,我总是摆出各种姿势来显摆,妈妈总说我爱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质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妈也会给买很多漂亮衣服,亲友也会给足够零花钱,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娱节目天天有,好吃随处可见,最不缺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数码照相机,想什么时候拍照就什么时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质生活丰富,人们就把精神文化给忽略了,过年程序删减了一道又一道,过年氛围也少了一层又一层。

过年也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这种精神文化短缺时候,或许,追求民俗,一家人围在一个大火炉前讲讲各自故事,参加参加各地风俗活动,也能找到一些年感觉……我思索着,那份一家人其乐融融氛围何时能重新出现在年关呢,那份我怀念年味儿,那种特殊精神文化……

【篇二:年味儿淡了】

年味儿淡了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老人们,连才上小学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事情,聊聊生活烦恼,体会着家温馨,亲情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话,和一般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回忆,带点年味儿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年、民俗意义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周围——那就是过年感觉。

【篇三:年味有点淡了作文】

总感觉这些年,春节年味淡了。

过春节,中国人称之为过大年,可见老百姓对春节之重视,场面之宏大。

伴随着改革开放脚步声,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老百姓手中有钱了,年味却淡了,让人遗憾。

从前,过春节时间比较长,从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开始,春节就已经来到,这一天老百姓吃火烧、送灶君,祈求来年富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帖花花。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包饺子等。大年初一到处作揖,即给人拜年,大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这是春节最为隆重时间段。从初六到正月十三,是春节延续其,人们仍然陶醉在春节气氛中,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元宵节,是春节另一个高潮,之后春节过完。

从前,春节是隆重,刚到腊月,人们就开始“慌春节”,即心中就天天想着春节,腊月二十三之后,开始准备春节吃、用,无论家境富足和贫寒,都要尽一切可能,让家人吃好、穿好、玩好。

从前,孩子们期盼春节到来。现在四十岁以上人,都会有这样感受,儿时渴望春节到来。为什么那个时侯孩子都渴望春节到来?因为那时,物质还不是很丰富,只有到春节才能够吃到好吃,穿上新衣服。当然,家中大人也会向孩子许诺,只要努力、听话,春节给你买新衣服、玩具等。

从前,人们过春节需要鞭炮声助威,需要烟火添彩。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很多老百姓不再钟情于鞭炮、焰火。没有了鞭炮、焰火,似乎春节也不热闹了。

现在年味确是淡了。虽然过春节还要准备,由于物质丰富,手中有钱,随手都可以买来,春节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就可以办齐;平时,老百姓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春节大吃了;从前,走亲访友才穿新衣服,现在,谁也不再穿旧衣服、补丁衣服,平时穿衣服和春节没有什么两样;从前娱乐单调,庙会、元宵节是人们娱乐好地方,好方法,现在,有电影、电视、网络多种娱乐媒体,传统庙会、元宵节没有了往日魅力。

年味确是淡了。

【篇四:消逝年味】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一个标记。

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逝!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那时,真隐隐地刺痛了我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

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灵一种回归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年味儿很浓,那儿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特殊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

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归宿、灵魂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难以想象!

而年味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事实。

孩提时代依稀而模糊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大红色就是过年颜色。中国红真包含了太多、太多。

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

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

现在过年,就好象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老成持重姑娘了。

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我应该好好想想了。”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过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过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没有向外跑,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一样啊!小城里年过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逝了。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影子。

这样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趋于冷淡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

几千年来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逝。到以后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风俗要好一些。

传统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

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红变淡、年味消逝吧!

【篇五:年味越来越淡】

虽然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传统节日,可是我依然认为年味是越来越淡了。或许是以前物质缺乏,春节才显得那么重要,过春节,过新年,吃好多平时吃不到美味,穿美丽新衣服。快快乐乐吃着年夜饭,放鞭炮,和家团圆在一起有着说不完话。不管年味如何,春节还是一年一年都过,就我所经过春节,我也觉得年味是渐渐减少了。

以前,春节是这样。春节前,买着大堆年货,买新衣服,新鞋子。孩子们高兴不得了。每年都去外婆家过春节,以及其他亲人朋友们,在一起也很热闹,一桌子快乐大餐,说着笑着。然后大人们在家里玩着他们自己游戏,我们也出去玩。看看街上有什么好吃,好玩,然后买一大堆,因为是节日啊,大人们也愿意让我们买平日里不让我们买东西,我们沉浸在小小快乐中。每当夜晚来临,我们放着烟花,看着天空中绽放花儿。心中荡漾着快乐涟漪。春节过得快乐无比,以至于都不想回家了……去年,二姨以及姐姐都不回外婆家了,一个人在外婆家无聊。盼望着回家,爸爸带我出去玩,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不想放烟花。烟花有什么好看呢?不明白了。度日如年,然后终于回家了。就这样,没有意思春节。因为没有人和我玩啊!值得一提是,一同学送我新年礼物,两盘磁带,一盘是她唱歌曲,以及弹奏音乐,还有一盘是关于我们故事,很有趣故事吧。每次听起都觉得温暖无比。

今年,我希望过很好玩吧,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但是很期待啊!我希望春节时候能够下雪,大家都回来过春节,我们在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堆雪人,打雪帐。我希望我们可以在春节晚上放烟花,快乐欣赏着烟花美丽,然后然后……关于祝福需要我感谢人太多。而我从来都没有好好感谢他们,在新年之际,或许是一个绝妙时机。共同走过了1年多时光,我想我要好好感谢老师,我知道老师不喜欢贺年卡,不喜欢其他祝福。成绩才是对老师最好回报。我想我要比以前更加努力学习,表达对老师最好祝福。同学,一起说,一起笑,一起学,一起玩,不知不觉中,我们在一起时间也越来越短。和同学在一起时光,无比美妙。最后,我希望春节时候能够下雪。雪花飘零。

快乐?什么是快乐呢?她来无影,去无踪。我拼命想要抓住她,想让我生活时时刻刻都充满快乐,可是我做不到,她总是从我手中溜走,不知何时又再次出现。和她擦肩而过机会多了,我也渐渐悟出了快乐真谛。你抓不住她,那为什么不自己创造快乐呢?

快乐在我看来很简单,只要生活过得充实,就会快乐。书是人类进步阶梯,同时,也是人们好朋友。读书不仅会使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从书中我们悟出了做人道理,学会了学习方法……例:《两根沉木条》,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少女带一位迷路游客下山,走到独木桥时,少女让游客负重前进,并告诉游客,只有意识到危险,才会更安全。从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危险并不一定制造灾难,但人疏忽往往是灾难深渊。

我相信,在读书时,只要用心去读,总会有收获。例如:在做数学题时,解决了一道难题,那时,你心中会充满了成就感。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什么不多读点好书充实自己呢?充实生活会令你人生多姿多彩,你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伤心,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篇六:年味淡了】

现在常听人提起:现在过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春节将至,感觉确实如此,都市生活快节奏、车水马龙、钢筋水泥,搅乱了年声音、色彩和味道。

社会物质富裕已经到达了一定阶段,这固然让人欣喜,但物质富裕并不能掩盖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人类需求是分和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我们物质需求渐渐都能满足了,精神需求却突然变得非常空洞。

但是,让我感到异常是,我们春节越发变得无人问津起来,但类似西方圣诞节、平安夜却在中国大受追捧。为什么我们自己传统节日遭受抛弃,而西方节日却大放异彩?我想这与大部分中国人虚荣心态有关,什么叫圣诞节?我们开始好奇,好奇了就开始研究,研究了就开始体验,体验后就越发感受到一种新鲜感,越发感觉到自己与国际接轨了,自己越来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么理论认为我们能够过一过老外“春节”就一定是现代人了?反而,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极度不尊重行为。

其实,过年是生活本身结晶,年味儿同样如此,重要是用心去品味。过年是一种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暂时歇息一下,开春了再走。过年是一种企盼。子女求学求职在外,过年就是回家,长辈盼望见到子孙,过年就成了愿望。过年是一种乡愁。浪迹天涯、绝少归期海外游子,在客乡复制了传统春节,西方国家唐人街庆贺倒保留了更多传统庆典仪式,以满足游子对家乡和故土怀念,年节欢乐中夹杂着淡淡乡愁。过年是中国人一种文化身份,是我们精神家园,让我们体贴细心地守护着她。

总而言之,春节为什么在中国越来越冷?这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了解,对于民族风俗尊重,对于自身存在那一点点虚荣都存在着千丝万缕关系。

难道,我们都搬到国外去过年?

【年味越来越淡的散文】相关文章:

1.所谓年味散文

2.年味著名散文

3.年味情结散文

4.流失的年味散文

5.淡淡的年味浓浓的幸福散文随笔

6.城里的年味散文

7.年味经典的散文

8.年味的经典散文


缓存时间: 2024-04-30